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一场深刻的格局重塑正在上演。当部分传统合资品牌受制于跨国体系的复杂决策流程,在电动化转型道路上步履略显蹒跚之时,中国自主品牌却凭借灵活机制与坚定决心,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后发优势。一汽奔腾,作为中国一汽集团倾力打造的核心自主品牌,正是这场变革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亮点。依托集团强大的研发底蕴和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奔腾正以前沿的技术集群和积极的产品布局,展现出在新能源时代逆袭合资市场的巨大潜力。
奔腾的新能源征途,始于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微型电动车奔腾小马的成功,不仅为品牌注入了强劲信心,更验证了其聚焦主流需求的务实策略。奔腾小马凭借精准定位和可靠品质赢得消费者青睐,其出色的市场表现成为奔腾加码新能源赛道的坚实基石。以此为起点,奔腾迅速将目光投向容量更大、竞争更激烈的A级新能源车市场,相继推出了对标主流热销车型的纯电SUV悦意03和插电混动SUV悦意07。这两款车型的诞生,标志着奔腾正式吹响了进军新能源核心战场的号角,其目标并非仅是简单的产品跟随,而是依托一套完整且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体系,实现真正的价值超越。
这套技术体系的核心,是奔腾全新打造的越影平台。作为新一代产品的基石,越影平台展现了卓越的灵活性与前瞻性。其轴距带宽可从2650mm延伸至3100mm,具备打造从A0级到B级各类车型的能力,为多元化产品矩阵奠定了基础。在动力兼容性上,越影平台更是展现出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完美适配纯电(BEV)、增程式(REEV)和插电混动(PHEV)等多种动力形式,并提供后驱和四驱不同驱动方案。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其在续航里程上的突破:纯电车型续航支持300公里至1000公里的宽域拓展,而增程和插电混动车型的综合续航里程更是均能突破2000公里大关,这两项关键指标无疑走在了行业前列,有效解决了用户普遍关注的续航焦虑问题。
越影平台的先进性不仅仅体现在物理参数上,其底层的“超光架构”同样极具前瞻性。该架构创新性地采用了“多芯合一、多域合一”的设计理念,大幅提升了电子电气系统的集成度和运行效率。同时,它支持高算力和大带宽通信技术,确保了未来智能功能升级的冗余空间。基于SOA(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为用户提供了独特的DIY场景功能创造可能,让车辆不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可个性化定制的智能移动空间。奔腾对用户体验的深度考量在平台设计中亦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在低温环境适应性上,纯电车型能够在零下7摄氏度时仍保持高达65%的续航达成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对于北方用户而言是实实在在的福音。整车卓越的NVH性能(气密性小于50,车内噪音低于36dB)则确保了高品质的驾乘静谧性。
动力系统作为新能源技术的“心脏”,奔腾带来了命名为“逐日动力BMP”的全新技术品牌,涵盖BMP超能纯电、BMP超级混动和BMP超能增程三大技术路线。在纯电领域,其核心技术“极鸥电驱”支持从三合一到八合一甚至十二合一的高度集成化设计,功率覆盖75kW至220kW,满足不同级别车型的动力需求。其中,八合一电驱总成率先搭载于悦意03,其设计耐久可靠性超过60万公里,为用户带来长久安心的使用体验。在混动技术领域,BMP超级混动以树立新标杆为目标,全新研发的1.5T高热效率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5%,并应用了靶位停机控制技术、集成式双平衡轴等尖端技术,力求极致效率与平顺宁静。其混动专用变速箱可输出高达168kW的驱动功率,发电功率达到120kW,且总成阶次噪声控制在小于63dB的优秀水平,实现了强劲动力与舒适静谧的兼得。
面向智能化体验的未来战场,奔腾打造了融入尖端AI技术的“如意座舱”。该座舱对系统流畅度进行了深度优化,确保交互丝滑顺畅。全新的HMI(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结合“如意交互框架”、分布式3D渲染引擎以及多模态大模型支持,为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智能体验。奔腾展现的创新决心更为坚定,宣布与全球领先的3D实时引擎技术企业Unity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下一代领先的元宇宙交互方式在汽车座舱的应用前景。对于用户日益增长的场景化需求,如意座舱也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如宠物模式、露营模式、小憩模式等,并积极探索更智能的模式自动触发机制。与火山引擎在生成式大模型上的合作,使奔腾成为首批将原生AI模型上车的车企之一。此外,采用华为MDC计算平台,则进一步夯实了其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高阶功能领域的硬件基础,彰显了追赶智能化前沿的速度与决心。
奔腾在新能源领域的加速奔跑,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强大支撑。近期完成的股份制改革(股改),将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成功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其发展进入全新阶段。股改带来的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治理结构的优化、权益结构的稳健和激励机制的完善,为奔腾构建了更符合现代化市场竞争需求的灵活体制。正如奔腾官方所言,这将助力品牌“轻装上阵”,更广泛地拓展合资合作“朋友圈”,为加速新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能。中国一汽集团高层也明确表示,奔腾是集团发展自主乘用车品牌的重要战场,“做大奔腾势在必行”,承诺在体制、机制、政策、投入、人力资源等全方位给予大力支持。这种来自集团顶层的坚定背书,是奔腾在新能源赛道厚积薄发的坚实后盾。
纵观当下中国新能源市场,技术路线的快速收敛已成为显著特征。头部车企在过去几年探索出的成功路径——如高热效率发动机、高集成度混动变速箱、从分布式ECU向多域融合EEA架构的演进、高速主干网络通信、强大的车载芯片算力等——为后来者提供了清晰的技术图谱和学习标杆。这对于拥有中国一汽集团强大技术积淀(近1.9万名研发人员)和制造底蕴的奔腾而言,意味着其完全有能力快速吸收行业精华,甚至在特定技术细节上实现优化与超越。在中国品牌集体向上的大潮中,奔腾正抓住合资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中可能面临的节奏挑战这一历史性窗口期,凭借更快的决策速度、更灵活的资源调配和对本土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有望在主流新能源市场实现精彩逆袭。
未来三年,依托FMA(兼容燃油/插混)和FME(纯电/增程专属)两大成熟平台,奔腾规划了7款新能源新车的产品蓝图,覆盖多元动力形式和更广阔的市场区间(B端、C端)。渠道建设同步发力,悦意中心和授权门店网络正快速扩张,力争覆盖全国80%以上城市。我们有理由相信,背靠集团鼎力支持、手握领先技术集群、机制焕然一新的一汽奔腾,正迎来其新能源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在合资与自主力量此消彼长的产业变局中,奔腾的加速崛起,不仅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新能源选择,更将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注入新的强劲动力。这场由中国品牌主导的电动化浪潮,奔腾已然做好了扬帆远航的准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