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亿辆背后的两轮帝国:本田如何用摩托车征服世界
2024年5月22日,印度古吉拉特邦的本田工厂里,一辆崭新的摩托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车间里的电子屏数字瞬间跳转为“500,000,000”——全球累计卖出5亿辆摩托车,这个纪录属于本田。
铁匠铺里走出的机械狂人
1906年,本田宗一郎出生在日本滨松市的铁匠家庭。15岁当学徒时,他拆装的机械零件比吃过的米饭还多。二战后,日本汽油紧缺,他盯上闲置的发电机,改装成自行车辅助动力装置。1947年,他捣鼓出第一台刻着“Honda”的50毫升发动机,两年后成立公司时,连办公室的椅子都是赊账买的。
从“梦想”到“超级幼兽”
1949年,本田第一款量产车“Dream D-Type”上市,车身上的鹰翼标志像极了老板的野心。1958年推出的“超级幼兽”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70公斤的小家伙能爬坡能载货,百公里油耗不到2升,主妇买菜、商贩送货全包揽。这款车后来卖出一亿多辆,至今仍是泰国街头“扛20公斤榴莲”的扛把子。
赛道和货柜车的双重攻略
为了打开欧美市场,本田的赛车手们跑去参加曼岛TT——这项赛事以“弯道能见度极高(指悬崖)”著称。当本田赛车冲过终点时,欧洲人才发现日本摩托不仅能送豆腐,还能飙赛道。另一边,本田把工厂开到全球23个国家,泰国的“超级幼兽”加装防滑胎,印度的踏板车降低座椅高度,美国的“金翼”摩托甚至配了车载冰箱。
财报里的秘密
去年本田摩托车业务赚了1775亿元,利润率是汽车业务的十倍。在印度,每卖出三辆摩托就有一辆是本田;东南亚人买它拉椰子,非洲人骑它穿越沙漠,中国90年代的嘉陵JH70更是“闻到汽油味就能跑”。如今本田在印度砸下7.5亿元扩建工厂,新生产线每年能多造65万辆车,相当于一天吐出1780辆。
两轮车比四轮车更赚钱,这事儿挺本田。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