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车主必看:3大心理准备你真的做好了吗?99%的人还没意识到这些危机!
今年1-7月,国内新能源累计上牌536万辆,同比增长72%。同期燃油车只卖出414万辆,市场份额跌破40%。在售后体系工作了4年,我能清晰感觉到客流在流失。看到门店快充桩排起5辆长队,就知道趋势已彻底翻盘。
价格层面,A级纯电均价已降到14.8万元,和思域1.5T指导价相差不到1万元。油电差距被抹平,连向来固执的老车主都开始动摇。但是仍有网友高呼“只要有油车,我就是最后一辆”,点赞615。情怀可贵,成本更硬。
危机一是使用费用。中石油年报显示,炼油毛利率在2024年跌至3.6%。规模效应衰减,油价自然顶上去。业内测算,到2030年,92号汽油或触及12元/升。以年跑1.5万公里的雅阁为例,总油费将升至1.8万元,是同级比亚迪秦充电费用的近3倍。有观点认为,一旦油车数量跌破1亿辆,养路费等附加项目也会转嫁到电车身上。但从税费立法进度来看,至少5年内难落地,所以短期利益仍偏向电车。
危机二是出行限制。北京7环内工作日禁行国四已执行22个月。深圳今年新增了1400个“绿牌专用泊位”,油车全天禁停。预计到2027年,限行城市可能扩散到60个。北上广深牌照拍卖价均站上9万元,中签率低至0.4%。出门像抢银行,这句话并非夸张。
危机三是残值塌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国六B油车3年保值率已跌到47.2%。对比Model 3的71.5%形成断崖。十年后一辆落地30万的途昂,理论残值恐怕只有12万。有人担心“电车普及后,也要补缴消费税”,点赞286。从公开信息来看,消费税改革按排放征收的方案正在讨论,电车尚未被列入首批征收清单,短期无忧,但长期不排除并轨可能性。
面对三座大山,车主并非只能躺平。我建议先算总账。若日常通勤超60公里,月燃油和保养支出超过1800元,并且所在城市已发布国五禁行时间表,那就尽快置换。选车时,关注400V快充和800V高压两种方案,前者基建成熟,后者补能更快,各有取舍。另外,别忽视电池质保条款,主流品牌对首任车主已给到8年16万公里。
如果短期内无力更换,也要打好持久战。提前锁定油券,平均可省0.3元/升。机油机滤提前采购,用量大的车主一年能省900元。同时密切关注当地尾号与排放政策,合理规划出行,避免罚款抬升隐性成本。从个人经验来看,保留手续完备的保养单据,未来卖车能额外提高3%-5%的议价空间。
网友“电车优惠政策到期就完”点赞569。这类担忧有其合理性。国家补贴确实在递减,但动力电池成本过去三年跌了41%。制造端降幅大于补贴退坡,终端价格不升反降。即便补贴清零,电车依旧有成本优势,这也是车企敢于加速电动化的底气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油车并不会一夜消失。像皮卡、轻卡等细分市场,2024上半年油车占比仍高达78%。它们撑起了基建、物流的韧性。只要这些场景尚未完全被电动化取代,油箱依然会有存在感。但乘用领域的主动权,已经从汽油转向千瓦时。这一点,销量曲线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油车处境日趋被动,不排除五年内二手车残值腰斩的可能性。早行动,就多留一分退路;晚转身,可能错过最佳窗口。已经拼尽全力了,也可以说彻底豁出去了!
对于油车的前路,您有什么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