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2025年了,还在聊赛力斯能不能碰瓷特斯拉,这本身就是个有点过时的话题。就像讨论修仙是正宗的练气法门好,还是直接吞个妖丹来得快。特斯拉,就是那个名门正派的大师兄,天天跟你讲心法,讲境界,讲大道至简,搞得好像买个车不是为了代步,是为了飞升。它的信徒们买的也不是车,是一种信仰,一种“我比你懂未来”的身份牌。
但赛力斯,或者说它背后的华为,这哥们儿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不装了,摊牌了。它压根就没想跟你在同一个规则里玩什么君子之争。它直接化身成了《道诡异仙》里的坐忘道,逻辑是什么?能吃吗?用户痛点才是天道。当大师兄还在纠结充电桩的布局是不是符合五行八卦的时候,赛力斯直接掏出了一个烧油的压缩毛巾,啊不,增程器,跟你说:“朋友,加个油,咱俩都能多活一千公里。”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什么里程焦虑?焦虑的本质不是电不够,是补充能源的确定性太低。特斯拉的解决方案是,加大加大再加大电池,然后让国家电网和车主们一起努力,共建美好充电未来。这很优雅,很体面,很正确。但赛力斯压根不跟你讲这个,它的思路非常民粹,非常简单粗暴:你怕没电?好,我给你塞个发动机。这玩意儿就像是给一个正在渡劫的修仙者旁边,摆了一台柴油发电机,还配了个大喇叭循环播放:“道友,没灵气了?来,柴油满上,心若在,梦就在!”
三体人看了都得一个趔趄,这他妈是什么黑暗森林打击?我不过了,你也别想活。我作为一个开过特斯拉也坐过问界的中年人,体验非常分裂。开特斯拉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个未来战士,每一次规划充电路线,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严谨的星际航行,充满了仪式感。但坐在问界的后排,尤其是那个零重力座椅一躺,我就感觉自己堕落了,我就是个只想瘫着的碳基生物,什么未来,什么科技,都不如我能在服务区三分钟加满油然后继续瘫着重要。这种感觉,真的很可耻,但又真的很爽。
再看那个所谓的智能制造,什么9000吨一体化压铸。这玩意儿在营销嘴里是先进,是科技。但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极致的暴力美学,一种典型的“只要我力气够大,就不用讲那么多道理”的思维。就像武侠小说里,你还在练什么精妙剑法,人家直接练成了金钟罩铁布衫,然后抡着个大铁锤就上来了。你一剑刺过去,叮,毫发无伤。他一锤子下来,你可能就没了。漏水?漏油?当整个车架子都快成一整块铁疙瘩的时候,它从哪漏?这种安全感,不高级,但极其有效。它解决的不是工程师的KPI,解决的是用户内心深处“这玩意儿别散架”的原始恐惧。
写到这我突然感觉,把车企比作修仙,可能有点太中二了,但你别说,还真他妈有点那个意思。
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华为。华为的入局,让这场战争的性质彻底变了。之前是两个汽车品牌在打架,现在是一个汽车品牌,在跟一个快被逼成“雷电法王”的科技巨头打。华为的ADS,根本不跟你讲什么逐步开放城市,它上来就是“全国都能开,无图也能开”。这已经不是技术路线的差异了,这是世界观的差异。这就好比别人家的自动驾驶是个需要精确地图导航的乖宝宝,华为这个直接就是开了任意门,管你是乡间小道还是老头乐横行的菜市场,它都敢往前拱。
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什么?不是识别红绿灯,不是躲避障碍物,是预测一个不讲武德的老大爷下一步会干什么。只要老大爷躺得快,什么激光雷达都得懵。而华为这种被现实世界反复捶打出来的系统,它的核心优势可能就在于,它见过足够多的“坏了菜了”的场景。这种“混沌适应性”,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至于鸿蒙座舱,那更是典中典了。它不是在做车机,它是在复制你的手机使用习惯,让你上车之后感觉不是换了个空间,只是换了个更大的手机。这种用户粘性,一旦养成,就是毒品。
所以,你看赛力斯上半年的财报,营收微降,利润暴涨。这说明什么?说明它不玩虚的了,卖一台,就正儿八经赚一台的钱。它卖的不是期货,不是梦想,就是一个四十万级别的,能让你舒舒服服、不用焦虑地从A点移动到B点的,带轮子的大沙发。而市场,用真金白银给出了投票。四十万的均价,销量还能逆袭,这说明什么?说明大部分消费者,终究还是务实的。他们嘴上可能也觉得特斯拉代表未来,但身体却很诚实地选择了一个能加油的“叛徒”。
说到底,2025年的这场战争,特斯拉的优势依然是那个形而上的“品牌玄学”。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增程好,他会觉得你亵渎了纯电的圣光。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赛力斯和华为组成的这个“复仇者联盟”,它们已经把战争拉到了另一个维度。它们不跟你谈信仰,只跟你谈疗效。
它们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告诉你:所谓的“高端”,不是看你表演得有多像未来,而是看你能多实在地解决当下的痛苦。这玩意儿就问你怕不怕?!所以,别再问赛力斯行不行了,它已经不是行不行的问题了,它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然后自己开了个路边摊,结果发现来吃麻辣烫的人,比去吃西餐的人还多。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麻辣烫的。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