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到这则新闻,讲小米进军汽车定制业务,说实话,第一眼看过去我还以为是在学保时捷那套,结果分析师直接给泼了盆冷水:小米这波操作,未必能吸引到所有保时捷客户,更多是和奥迪、宝马、奔驰一块“杀高端”。真不是你想和谁同台就能直接进阶,门槛还是挺高的。
定价这事儿,确实很扎眼——小米汽车的主力价格带基本就在20万到35万元之间,这和保时捷那定位差了不止一点半点。说白了,小米目前更多是跟BBA(宝马、奔驰、奥迪)主流车型PK,你放到保时捷的圈子里,大概率还是个新面孔。毕竟,保时捷车主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车,可不是看个性化配置就下单这么简单。
前阵子小米17发布会还挺炸的,直接甩出了汽车定制服务。现在你去买小米SU7 Ultra或者YU7 Max,能选的东西有点多,车身、轮毂、内饰、选配,各种花样可以玩,个性化空间确实拉满。分析师直接点破:这些个性化定制,本质上是企业的“利润摇钱树”。试问,谁家高端车不玩定制,谁不是靠选配把利润率拉爆?
不过别忘了,小米的定制门槛可不低。官方定制要求:选配金额必须超过10万元人民币,就问你敢不敢上。光SU7 Ultra标价就52.99万,YU7 Max也卖到32.99万这种区间,一顿选配爬坡,钱包直接“骨折”。感觉这是在用一堆选装,把车价硬生生推向高端。
分析师拿保时捷的Exclusive Manufaktur定制业务一对比,说保时捷光靠定制一年就收56亿欧元,利润高达25亿欧元。这波确实让人震撼,车企玩的根本不是低价卖车那套,都是靠个性化服务吊着。小米这次入局定制,至少有望让利润率“更好看”,毕竟高端定制就是纯赚。不过要说能不能直接把整个公司带飞?分析师坦率讲,这定制业务顶多能贡献全球总收入的1%到2%,远远谈不上“回血”主业。但别小看这一步,敢切入高端圈层、对标西方品牌,本身就是在秀肌肉。
至于雷军为啥非要搞定制,他自己都摆明了——不就是想让更多人能体验顶级豪车的尊贵感。什么意思?像小米YU7 Max那个紫水晶配色,官方定价直接飙到28000元,车漆工艺据说是五道打磨、双层清漆,要50个小时才能搞定,你说对得起这个价钱吗?雷总还自己站台,直言跟劳斯莱斯、宾利的车漆一个水平。这波宣传,确实有点炫技,也挺会做情绪拉升。
而且现在你要买小米车,基本只能排队——SU7系列、YU7系列全线没“现货”,想买只能等等等。数据显示,小米汽车上个月交付量超过40000辆,已经冲进了新势力“一线阵营”。不过要说爆发最大阻力,还得看产能,工厂能造多少就卖多少,根本不是市场需求跟不上,而是生产跟不上。你要说如果工厂再给力点,交付数字分分钟飙到新高度。
扒拉网友评论,有人说保时捷在中国销量下滑,就是被小米搞崩了。说真的,这种说法多少有点过于追捧。客观来讲,小米SU7系列外观确实有点“保时捷影子”,但价格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保时捷掉销量,更多是豪华燃油车整体不景气。最近两年,中国市场用户都在往国产新能源车转,BBA都得重新布局,更别说保时捷了,小米能分一杯羹,但真不是“直接击杀”。多元化选择时代,谁都没有绝对优势,连“买燃油车就等于买高端”这条铁律都在被一点点打破。
所以怎么看小米这一波?定制业务或许没法让所有保时捷用户沦陷,但确实在敲打BBA的饭碗,悄悄地把国产品牌的高端形象拔了一大截。别小看定制这条路,高利润+品牌升级是实打实的好处。毕竟,中国车企已经从卷价格,开始卷服务、卷体验了,下一步,不排除会有更多公司跟风,看谁能站得更高更久。不得不说,这场“高端圈大战”刚开场,未来局势有得看。国产加油,别被外资吓着,我们已经做好了冲击的准备!
如果你觉得这波分析有料,欢迎留言、点赞、关注!小编码字不易,期待大家多点鼓励,我们一起见证中国汽车行业的新高峰。如果有不当言论或侵权,请及时反馈,我们严格遵守新闻专业和健康价值观,期待你的监督,共同营造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财经讨论圈!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