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关心汽车市场的朋友们可能会觉得有点看不懂。
咱们看到新闻标题说,八月初这一周,新能源车的销量渗透率,也就是在所有卖出去的车里占的比例,一下子冲到了百分之五十七点六,创了个新纪录。
这听起来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感觉新能源车马上就要全面占领市场了。
可一扭头,又听见好多车行的朋友和业内人士说,现在是淡季,生意不好做,整个汽车市场的销量其实是往下掉的。
这就让人纳闷了,一边是高歌猛进的渗透率,一边是冷冷清清的市场,这到底是热还是冷?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用大伙儿都能听懂的话,聊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咱们得把数据看明白。
报告里说的是2024年第32周,也就是八月四号到十号这一周。
全国总共卖了37.5万台车。
这个数字跟它前一周,也就是七月底八月初那个星期比,少了快九万台。
前一周卖了46.2万台呢。
你看,整个盘子确实是变小了,来店里看车买车的人少了,这感觉当然是“冷”的。
夏天本来就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淡季,天气热,大家要么出去旅游了,要么就愿意待在空调房里,买车这种大事儿就先放一放了。
那为什么渗透率反而升了呢?
关键就在于,这减少的销量里,传统燃油车占了大头。
新能源车虽然也比前一周少卖了点,从24.5万台降到了21.6万台,但它的降幅要比燃油车小得多。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下,总销量从46.2万掉到37.5万,掉了大概百分之十九;而新能源车销量从24.5万掉到21.6万,只掉了大概百分之十二。
这么一来,在总数里,新能源车所占的比例自然就显得更高了。
这就好比一个班里考试,全班平均分都下降了,但只要你的分数下降得比别人慢,你的名次反而还能上升。
所以,这个57.6%的新高,更准确地说是燃油车市场在这个淡季里“退烧”得更厉害,从而把新能源车的地位给凸显出来了。
这恰恰说明,新能源车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受季节性波动的影响也更小。
看完了整体情况,咱们再来看看各家车企具体的表现,这里面的门道就更多了,简直就是一出精彩的“车市群英会”。
先说稳坐头把交椅的比亚迪。
这一周,比亚迪旗下的所有品牌加起来,卖了将近六万台车,具体是59470台。
虽然报告里用“一般”来形容,但这其实是站在比亚e迪自己的高标准上说的。
对其他任何一家车企来说,一周卖出这个数量都是想都不敢想的成绩。
它的王朝和海洋两大系列,就像是定海神针,贡献了五万四千多台的销量,稳稳地托住了基本盘。
同时,像方程豹、腾势这些针对不同市场的品牌,也都有几千台的稳定销量,说明比亚迪的产品线布局非常成功,既有走量的国民车,也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中高端选择,根基扎实得很。
再看看特斯拉,作为唯一能和比亚迪掰手腕的国外品牌,它这一周卖了一万三千多台。
其中,Model Y还是那么能打,卖了九千多台,但Model 3的销量就只有四千出头了。
这背后反映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二十多万的纯电轿车市场,国产车的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
各种新车型层出不穷,配置一个比一个高,设计一个比一个新潮,特斯拉Model 3面临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
接下来就是咱们最爱看的新势力品牌了,它们之间的竞争那叫一个瞬息万变。
首先是理想汽车,它的销售数据非常有意思。
以前撑起理想销量的“三驾马车”L7、L8、L9,这一周加起来才卖了两千多台。
反倒是新推出的、价格更亲民的L6,自己一台车就卖了2370台,比三位“老大哥”加起来还多。
这说明,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一定非要买最贵的,而是要买最适合自己的。
理想精准地抓住了这个变化,用一款更接地气的产品,成功地把销量又顶了上去。
然后是两个“跨界选手”——华为和小米,它们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华为搞的“鸿蒙智行”联盟,现在是人多势众。
光是问界品牌,新出的M8一周就卖了3690台,旗舰M9也有一千五百多台。
再加上享界、智界这些新伙伴,华为系一周的总销量轻松突破七千台。
华为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卖的不仅仅是车,更是一整套智能生活体验,这种“生态”的吸引力,是传统车企很难模仿的。
而小米汽车,更是把“粉丝经济”玩得明明白白,SU7和新车型YU7加起来卖了6800台,作为一个刚入行的新人,这个成绩足以让所有老玩家侧目。
其他新势力的表现也各有看点。
比如蔚来,它的子品牌“乐道”卖得比主品牌“蔚来”还要好,这说明蔚来的换电服务在更大众化的市场里可能更有潜力。
小鹏汽车也一样,靠着新推出的子品牌MONA M03这一款车,就撑起了销量的半壁江山。
零跑汽车则像开了一家“汽车超市”,从小到大各种车型都有,产品线铺得非常全,一周下来也悄悄卖了将近九千台,闷声发大财。
还有像极氪,背靠吉利这棵大树,新出的SUV车型7X一上市就成了销量担当。
岚图汽车靠着MPV梦想家这款车,也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一周卖了一千五百多台。
所以你看,虽然八月的车市从总量上看有些平淡,但水面之下的竞争却是暗流涌动,精彩纷呈。
每个品牌都在使出浑身解数,有的靠降价走量的“小弟”车型打开新局面,有的靠科技生态吸引新用户,有的则靠着子品牌去抢占新的细分市场。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好坏的竞争了,而是品牌战略、市场定位、用户运营的全方位比拼。
可以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每一周的销量榜单,都在书写着新的故事。
等到九月份传统旺季“金九银十”的到来,这场大戏肯定会更加好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