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面上的电动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归类为机动车的电动摩托车,另一类则是非机动车范畴内的旧版新国标电动车。
旧版新国标电动车有着明确的界定标准:必须配备脚踏骑行装置,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km/h,整车重量控制在55kg以内,额定电压不超过48V,且额定功率需低于400W。
2025年9月1日起,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将正式实施,新规已明确要求,届时所有新生产及在售的电动自行车,都必须符合这一全新标准。
这也就意味着,旧版新国标电动车将逐步退出市场,新版标准下的电动自行车即将全面登场。那么,新款车型与旧款相比有哪些核心差异呢?
1.提示音触发条件调整:车辆行驶速度超过22km/h时,自动提示音才会被激活。
2.整车重量标准放宽:搭载铅酸蓄电池的车型,整车重量上限从55kg提升至63kg。
3.制动性能大幅提升:单制动系统的制动距离从19米缩短至10米,双制动系统则从9米缩减到5米。
4.防篡改措施强化: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等多个维度设置防护,通过6类检查方法严防时速篡改行为。
5.标识信息完善:车辆铭牌与产品合格证上需明确标注建议使用年限。
此次新版国标在多个维度进行了优化升级,必然会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影响。面对市场上的各类车型,该如何挑选合规又实用的产品呢?有说法称,懂行的消费者都会优先考虑以下4类车型,一起来了解下。
第1种:铅酸电动车,优先选48V32AH配置车型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铅酸电动车在市场中的占比约为80%,亲民的价格与可靠的安全性使其成为多数消费者的首选。
新版国标实施后,选择48V32AH配置的铅酸车型会是更理智的决定。这类车型虽比基础款贵两三百元,但续航能力能提升近一倍,不仅大幅优化了骑行体验,还拓展了使用场景,彻底摆脱频繁充电的困扰。
第2种:防盗需求优先,选保留北斗定位功能的车型
新版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需标配北斗定位与动态安全监测模块,但普通家用车型可由消费者选择是否保留该功能,因此不少人认为这笔费用可以节省。
然而部分城市警方的数据显示,加装合规定位装置的电动车,被盗后24小时内的找回率能达到70%以上。从用车安全角度出发,建议优先选择保留北斗定位功能的车型,合理规划开支,在防盗方面的投入十分必要。
第3种:注重出行安全,选标配后视镜的车型
后视镜是主流交通工具的常规配置,电动自行车标配后视镜可有效减少“视觉盲区”,显著降低变道、转弯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的相关研究指出,约40%的电动自行车事故与“变道或转弯时未观察后方情况”直接相关。既然新版国标已明确鼓励安装后视镜,选择这类车型无疑是更安全的做法。
第4种:追求高效通勤,选合规电动摩托车
对于追求行驶速度与通勤效率,且有中长途出行需求的用户来说,不必执着于国标电动自行车。新版国标通过电池、电机、控制器等多部件的协同设计,严格限制了电动自行车的时速。
私自改装不仅成本高昂,还属于违法行为,上路后可能面临罚款、扣车等处罚。明智的选择是直接选用电动摩托车,其既能提供更强劲的速度体验,又完全符合法律规定与行业标准。
总结
2025年9月新版国标实施后,电动自行车市场将迎来全新格局,旧版车型逐步退出,新款车型全面登场。消费者在选购时务必充分了解新标准要求,上述4类车型既符合合规要求,又能兼顾出行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值得优先考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