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资协同发力,上汽变革迎来收获期

2025年的中国车市,热闹得像一场大集。新能源车扎堆上新,燃油车也不甘示弱,价格战打得“天塌了”,消费者看着眼花,心里却乐开了花。但热闹背后,真正能“支棱起来”的车企,还得看谁有真本事。说到这,不得不提上汽集团——这位曾经的“老咕噜棒子”,去年还在被质疑“大象转不了身”,结果今年一开年,销量月月涨,利润翻了几倍,连带着终端市场都“上头”了。

你说这事儿打不打脸?当然打脸!而且是啪啪响的那种。上汽这波操作,不是简单地降价促销,也不是靠一两款“出片利器”撑场面,而是从根上动了手术。我研究了整整一年,发现它这一仗,打得是真聪明。

自主合资协同发力,上汽变革迎来收获期-有驾

先说架构。以前上汽的自主品牌,荣威、MG、飞凡、智己,各玩各的,资源分散,内耗严重,有点像“多生孩子打群架”。结果呢?孩子不少,能打的没几个。新班子上来第一件事,就是“握指成拳”——把研发、销售、海外业务全整合成一个“大乘用车板块”。研发统一归创新研发总院管,四个品牌共用平台、共用技术。这下好了,成本下来了,效率上去了,产品定义也更贴近中国用户了。你说,这不比天天喊“用户共创”实在?

技术这块,上汽才是真藏了一手。别看它平时低调,其实早就布局了“三位一体”:强心、健身、醒脑。什么叫“强心”?就是三电和底盘。上汽那套“一体化轻量智能底盘”,听着玄乎,其实就是把线控转向、线控制动、智能悬架全集成在一起,反应快、操控稳,还能兼容固态电池。MG4全球首发半固态电池,续航直接拉到700公里以上,百公里加速还能进5秒,你说香不香?这哪是“买菜车”,简直是“驾驶玩具”。

自主合资协同发力,上汽变革迎来收获期-有驾

再说“健身”,就是整车的智能化架构。零束科技搞的“舱驾一体”方案,让智己LS6用上了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顶呱呱。更狠的是,它和Momenta合作,搞定了L4级无驾驶人牌照,这在国内可是独一份。现在市面上很多车吹“城市NOA”,其实还在跑测试,而上汽已经在上海、苏州搞起了无人驾驶出租,你说这技术储备,是不是早就“上桌第一个动筷”了?

至于“醒脑”,那就是产品力的全面爆发。你看新款MG4,价格杀进15万区间,配上OPPO车机互联,年轻人直接“走路摇头晃脑”;智己LS6,27万起,带灵蜥数字底盘,过弯稳得像贴地飞行,连保时捷车主看了都得说句“真香”;还有和华为联手的尚界品牌,首款车直接冲进15-20万SUV红海,智能化体验不输新势力,性价比还高,你说这波操作,是不是精准“劝退”对手?

自主合资协同发力,上汽变革迎来收获期-有驾

合资这边也别小看。上汽通用现在新车型全由泛亚主导,软件本土化开发100%,等于说“德系品质+中国大脑”,奥迪E5 Sportback就是例子,德系底盘调校加上华为端到端智驾,30分钟大定破万,你说这融合能力强不强?更别说和大众把合资延长到2040年,五年推20多款新车,还一起搞“AUDI”新品牌,这哪是“代工厂”,分明是技术输出方了。

再看竞品对比。比亚迪确实“国民神车”地位稳,但智能化这块,尤其是高阶智驾,还是上汽更激进。特斯拉Model Y操控是好,但内饰糙、座椅硬,长途开下来腰都“气的蹦起来”,而智己LS6空间大、座椅软,还有零重力模式,妥妥“床车”潜力股。小鹏G6智能化不错,但品牌力和底盘质感,跟上汽比还是差点意思。这么一圈看下来,上汽这“自主+合资”双线作战,打得是有板有眼。

自主合资协同发力,上汽变革迎来收获期-有驾

更关键的是,上汽这波改革不是“头痛医头”,而是体系力的全面升级。现金流净额210亿,利润增长432%,说明不是靠烧钱换销量,而是经营质量实实在在上来了。过去大家总觉得“大厂反应慢”,现在看来,一旦转身,势能反而更大。

所以你看,上汽这艘巨轮,地基已经打牢,高楼正拔地而起。它不再只是卖车,而是成了技术策源地、生态整合者。从MG的全球出海,到智己的高端突破,再到合资品牌的反向赋能,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节拍上。

自主合资协同发力,上汽变革迎来收获期-有驾

这样的上汽,你还觉得它“老”吗?它的车,你会上头吗?

自主合资协同发力,上汽变革迎来收获期-有驾

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