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现在的电车市场,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这边比亚迪喊着“电比油低”,把价格打到了让人心动的地步;那边“蔚小理”这些新势力,把车里的屏幕越做越大,智能驾驶聊得天花乱坠。
就在大家觉得这牌桌上已经坐满了人的时候,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老朋友——北京现代,突然端着一盘新菜上桌了,这道菜就是全新的纯电SUV,叫“EO羿欧”。
很多人看到这儿,心里可能会冒出好几个问号:现在才来,是不是有点晚了?
在国产电车都这么厉害的今天,一台合资品牌的纯电车,还有机会吗?
它喊着要“重新定义家庭出行标准”,这口气可不小,它到底凭什么呢?
咱们今天就放下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用普通老百姓的眼光,好好琢磨琢磨这台车。
首先,得弄明白这车是个什么来头。
不少眼神锐利的朋友可能第一眼就看出来了,这台EO羿欧的外观,跟北京现代之前出的那台叫“沐飒”的燃油SUV长得非常像,简直就像是双胞胎兄弟。
于是,一个在电车圈里很敏感的词就冒出来了——“油改电”。
这个词是啥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车企为了图省事、省钱,直接拿一个本来烧油的车架子,把发动机、油箱给掏了,然后硬生生塞进去一套电池和电机。
这种做法在早些年很常见,但缺点也特别明显,因为车身结构不是专门为电池设计的,所以空间布局可能不合理,重心高开起来晃晃悠悠,安全性也让人心里没底,总感觉是个“半吊子”工程。
那么,EO羿欧是这种情况吗?
从咱们能查到的信息看,它和沐飒确实都来自现代的i-GMP平台,但关键点在于,这个平台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了要同时生产燃油车、混动车和纯电车。
这就好比一个建筑师在设计一栋大楼时,地基和承重结构就已经规划好了,这栋楼既可以盖成住宅,也可以改成商场或者办公室,而不是在一栋已经建好的居民楼里瞎敲墙、硬改成电影院。
所以,虽然EO羿欧有个烧油的兄弟,但它的底盘电池布局、安全结构都是经过专门设计的,不能简单地用“油改电”这个标签就一棍子打死,它的出身还是比较正规的。
接下来,咱们看看它主打的卖点,说的是“可靠、安全、舒适、耐用”。
坦白讲,这几个词在今天听起来,确实不怎么时髦。
现在的新车发布会,不聊聊零百加速跑进几秒,不吹吹车里有多少块大屏幕,都感觉跟不上时代了。
现代为什么反其道而行,把这些“老实巴交”的优点拿出来大声说呢?
这其实恰恰是它想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咱们一条一条来看。
文章里说,这车的高强度钢板使用比例达到了77.5%。
这个数字可能大家没什么概念,咱们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身上的骨头,高强度钢就是最硬的那些骨头。
这个比例越高,意味着车身在发生碰撞的时候就越不容易变形,能更好地保护车里的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那个叫“八横七纵”的地板结构,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车子底下那块巨大的电池周围,用十五根粗壮的钢梁编织成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笼子”。
这个“笼子”有两个大用处,一是在你开车的时候,让整个车身感觉更整、更扎实,过弯道不容易发飘;二就是万一发生磕碰,特别是侧面被撞或者车底托底了,这个“笼子”能顶住大部分冲击,最大限度地保护电池这个“心脏”不受损伤。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车里坐着的是老人和孩子,这种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可能比车机能不能唱歌、玩游戏要重要得多。
除了看得见的钢筋铁骨,还有看不见的功夫。
文章里提到了一个数字,“超过120万公里的测试”。
这是什么概念?
地球一圈大概是4万公里,120万公里就相当于这车在正式上市前,已经绕着地球跑了整整30圈。
而且这还不是在舒舒服服的高速公路上跑,而是专门去那些极端环境里“找罪受”,比如去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附近测试耐高温性能,去东北黑河测试零下几十度的抗寒能力,还要开到青藏高原上看看电池和电机在缺氧环境下会不会出问题。
这种做法,是传统车企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他们觉得车是一个要用很多年的大件商品,必须在出厂前就把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解决掉。
这和现在一些新品牌的做法不太一样,后者更像是互联网产品,先把车卖出去,如果用户发现什么问题,再通过后续的OTA远程升级来打补丁。
两种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坏,但对于那些买车就图个省心,不想三天两头研究怎么升级、不想当“试验品”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说,现代这种“笨办法”反而更能给人一种踏实感。
最后,我们来聊聊大家最关心的续航问题。
宣传上说最高能跑722公里,这个数字确实很亮眼,好像一下子就解决了里程焦虑。
但咱们得理性看待,这个是在CLTC工况下测出来的。
所谓CLTC,你可以理解为是在一个理想的、没有堵车、不开空调、风平浪静的实验室环境里跑出来的成绩,就像咱们上学时考的“卷面分”。
实际开上路,有红绿灯、有堵车、夏天要开冷气、冬天要开暖气,这都是要消耗电量的,所以实际续航肯定要打个折扣。
根据大多数电车的经验,CLTC续航打个七折到八折,是比较接近真实情况的。
咱们就按八折来算,722公里打个八折,大概是570多公里;就算路况不好,打个七折,也还有500公里左右。
这个续航水平够不够用呢?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是绰绰有余了。
平时上下班通勤,一天来回也就几十公里,充一次电用一个多星期完全没问题。
周末想带着家人去邻近的城市或者郊区玩一玩,来回三四百公里的路程也完全不用提心吊胆地找充电桩。
所以,我们没必要死磕那个722公里的极限数字,关键是它打完折之后的实际表现,已经足够覆盖我们绝大部分的用车需求了。
综合看下来,北京现代EO羿欧这台车,它的思路非常清晰。
它没有去跟新势力们比谁更酷、谁更智能,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传统的路,回到了造车最根本的东西——安全、品质和可靠性。
它瞄准的客户,可能不是那些追求新潮科技的年轻人,而是那些已经成家立业,买车首先考虑的是全家人的安全和舒适,希望这台车能像个忠实伙伴一样,安安稳稳地开上好几年的广大普通家庭。
在中国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汽车市场,尤其是在国产电车已经做得非常出色的背景下,现代的这种策略可以说是一种差异化竞争。
它是在告诉消费者:如果你想要一台技术最前沿、玩法最多的“电子产品”,那市面上有很多选择;但如果你想要一台回归交通工具本质,让你用得放心、开得省心的“家用车”,那么,可以看看我。
这步棋能不能走好,最终还要看它的价格和市场的反应,但至少,它为那些注重实际、追求稳妥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新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