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隐患曝光?中看不中用的隐藏式把手,为什么不能取消呢?

因隐藏式门把手夹伤儿童手指的投诉量同比暴增132%。这个看似科技感十足的设计,在碰撞测试中暴露了残酷的数据: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机械门把手的98%。

当一辆辆新能源车因断电无法打开车门成为“移动密室”,工信部终于在2025年5月出手,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直指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隐藏式门把手隐患曝光?中看不中用的隐藏式把手,为什么不能取消呢?-有驾

隐藏式门把手的风潮始于2012年特斯拉Model S的推出,早在1952年,奔驰300SL就已为降低风阻采用类似设计。

如今,这一设计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身份象征”,让传统燃油车也纷纷跟风。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章弘指出,若非隐藏式设计,车型可能被贴上“技术落后”标签。

车企宣传隐藏式门把手能降低风阻系数,但实测数据揭穿了这一噱头。 研究显示,隐藏式设计仅比外拉式门把手减少0.12%的空气阻力,对续航提升几乎可忽略不计。

有机构进一步测算,单个隐藏式门把手仅能降低0.003Cd风阻,四个门把手合计贡献的续航里程不足5公里。

然而,这种“为设计而设计”的代价却是安全性的牺牲。 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车辆断电会导致电动门把手失效。

山西运城一起高速追尾事故中,因碰撞造成电路中断,门把手无法弹出,最终三人遇难。 类似案例在安徽铜陵等地亦有发生,救援受阻成为隐藏式门把手的致命隐患。

日常使用中,隐藏式门把手同样问题频发。 北方车主在冬季常遭遇门把手冻僵无法弹开的窘境;五花八门的开启方式按压式、触控式、自动弹出式让打车变成“开盲盒”。部分车型的弹出式设计存在夹手风险,儿童手指受伤投诉量在2024年显著增长。

隐藏式门把手隐患曝光?中看不中用的隐藏式把手,为什么不能取消呢?-有驾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公开批评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噪声大”。 但行业跟风效应仍使这一设计泛滥,甚至演变为“参数竞赛”的噱头。

一些车企为追求“风阻系数低至0.195Cd”的亮眼数据,刻意隐藏门把手并削减机械应急装置。

2025年5月,工信部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每个车门必须配备机械释放功能,保证断电后能徒手开启。新国标要求手部操作空间不小于60mm×20mm×25mm,直接叫停全隐藏式设计。

此举被业内视为对“伪科技”的纠偏,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参与了标准起草。

尽管新规为行业树立了安全底线,现有车型的整改仍需时间。 截至2025年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689万辆,其中大量搭载隐藏式门把手的车辆仍在路上行驶。

对于车主而言,开门这一基本动作,依然暗藏风险。

隐藏式门把手隐患曝光?中看不中用的隐藏式把手,为什么不能取消呢?-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