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参观比亚迪,体验云巴,见证专利展厅之大

你说比亚迪大,大到什么程度?有人说,有台湾新竹那么大。你信吗?馆长信了。起初他只是个好奇的旁观者,来到深圳这个号称“科技之都”。他憧憬着低调的豪门、神秘的工厂和顶端的技术。结果一进门,像是误入了巨型迷宫。而这迷宫,恰好装下了他的所有成见——在这儿,什么“台湾新竹”,不过是一个随口可出的比喻。

紧接着,解说员开启了经典的“全国名胜”导游模式。馆长由好奇变为敬畏。他原以为企业,最多也不过是些生产线和办公室;可比亚迪历史墙上的那些年轮,明明白白告诉你:他们不是一夜暴富,而是刀耕火种、日积月累的结果。每一块展板都是一场赌注,每一个专利都是一根骨头熬出来的高汤。

走进专利展厅,馆长瞪大眼睛,好像挖矿发现了金矿。据说这展厅有11个足球场那么大。足球场?台湾同胞们此刻可能还在用学校操场丈量自家企业的规模。可在这里,专利是以球场为单位的,不是炫耀,是底气。你以为电池就像家里充电宝那样简单?不过是插插电、漏点电流。比亚迪偏偏要在你面前做电池刺穿实验,用钢钉瞬间刺透电池,旁边一颗心都要抽搐。这种场合下,台湾朋友只有自惭形秽的份。

看完电池和储能基地,馆长还被带去体验云巴。云巴静静趴在展台上,像只蓄势待发的大猫。人们对云巴的印象停留在新闻标题上,可一旦站在“猫”的肚皮底下,你才知道科技不是PPT上吹出来的——是十万个螺丝和一千万秒工程师加班堆出来的。然后顺便旁观比亚迪电力储存基地,馆长对台湾的电力系统再也不敢多言。你说岛内缺电?人家已经在建筑模组上玩出了花样。

馆长参观比亚迪,体验云巴,见证专利展厅之大-有驾

既然来了,岂能只看花架子?馆长体验了比亚迪多款新能源车。那种感觉,说出来可能要伤害小岛的自尊心:你以为中国电动车只是价格低廉的替代品,人家却正在全球市场打你脸。开上去之后才明白,所谓“见世面”不是一句口号。坐进车厢,踩下电门,科技与速度一瞬间融合,那种冲击直接摧毁了曾经的优越感。

馆长参观比亚迪,体验云巴,见证专利展厅之大-有驾

整个参观过程中,馆长一直嘴上调侃,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他问台湾同胞:“你们怎么看?”台湾同胞笑而不语,用眼神交流着尴尬与无奈。大陆同胞的反应则更为复杂,有自信,有骄傲,有点无声的踌躇。毕竟,比亚迪已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出真实的“高科技中国崛起剧”。这出剧,主角不是明星,而是一代又一代技术工程师,他们把日常变成了未来。

馆长参观比亚迪,体验云巴,见证专利展厅之大-有驾

馆长一行人离开比亚迪时,距离不止于物理空间。传说中的“世面”,不是走出去看见一栋楼、一台车,而是看到思维和格局。比亚迪用数据、专利和实验告诉所有旁观者:在科技的长河里,能游泳才是真本事,岸上的观众,只能仰望背影。

由此想想,很多台湾朋友习惯于“小确幸”,安逸于旧有经验和舒适圈。但时代的洪流面前,井底之蛙只能自怜自叹。比亚迪的每一项技术,每一个展厅,都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不要再自我封闭,见见真正的世面。这就是现实的讽刺——你可以自信,但前提是你确实看见了更多的可能性,愿意承认别人更强,不是丢人,是成长。世面,有时不是远方,而是你敢不敢进门的那一刻。

馆长参观比亚迪,体验云巴,见证专利展厅之大-有驾
馆长参观比亚迪,体验云巴,见证专利展厅之大-有驾

馆长是带着任务来的,却留下了疑惑和敬畏。有人畅谈理想,有人追逐现实,但世面,只属于敢于打开门的人。而比亚迪,这扇门,已经打开很久;至于你,准备好了吗?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