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你可能不信,一家央企能突然玩出这么花式的资本把戏,还是在港股这种一切皆有可能的市场里,多少让人有点“这真不是小说”的错觉。
光在朋友圈扫一眼“东风汽车退市,岚图上市”这新闻,心里先打个问号——这不是打破大家多年来对央企一贯套路的想象么。
东风汽车那可是三大汽车央企之一,几十年汤药熬出来的金字招牌,说退市就退,有点像老大爷头顶突然长出青年才俊的发型,实在震撼。
但震撼归震撼,咱还是得刨刨底细,到底动了哪些财路、资本操作这话到底咋讲,真是让人一头雾水。
话说回来,“私有化”这个词儿,和“国有企业”搅一起,多少让人觉得逻辑混乱——央企退市,咋不代表“变私为公”?还是语文老师得出面给划划重点。
再加上那句上市不是好事么,谁还往下退啊,脑袋不进水谁干这种事?悬念就这么埋下了——你瞧资本市场,这两年真是比国产悬疑剧还精彩。
有人说,这其实是被市场“冷落”的自救,各种金融黑科技操作,把传统剧本翻了个底朝天。
但你细看,东风汽车这回还真不是跟风玩票,也不是资金链断成钢丝绳,实打实是主动退市,说起来底气都比隔壁家的大。
主动退市,和被动退市,是俩概念。
一个是被市场拍死,被迫离场,眼泪掉在年报里画圈圈。
另一个则是对市场“价格不服”,咬牙甩手,自己把股票都买回来,钟情主控权,也是气性格外大。
这回东风汽车就是第二种,把自己打包送走,顺便给中小股东一个厚道交代,现金加新能源新贵岚图一手捧场,还真有点像综艺里的万能变脸秀。
你要问为何要这样操作,核心其实还是一个字——钱。
别说是东风了,香港这地方,资本市场是排场的事——公司一盘在市场的身价,时刻都在被无数双手盯着,“净资产”就是那道分水岭。
东风的股价低成啥样?七月份还徘徊在3块多,PB 0.16,连一瓶矿泉水都比得上。
到停牌日也就翻了个小番,6块钱,PB涨到0.3,依旧没能突破负面预期。
市场觉得你未来没戏,设备成废铁,厂房当废墟看,那谁还愿意给高估值?感情整个燃油车业务都被贴上了“快递送往博物馆”的标签。
不光东风一家,全球传统车企这待遇,一水儿的冷,日系三强、德系几霸,都被资本市场吊打成骨折价。
可换个赛道,新能源车却是另一番天地。
你瞅瞅人家比亚迪,市净率蹭蹭往上冲,塞力斯能翻十倍不在话下。
行业评价完全是两重天,有点像同是“造车”,一个是土豪专场,一个是地摊摆设。
东风这大佬也是算明白了:既然市场钱都往“新能源”里砸,那我还等啥,不如自己把“低价货”兜回来,顺便让自己腾挪到新赛道去拼刺刀。
具体来说,私有化退市方案真是“两头舔”,既照顾了中小股东,也让自己圆满完成资本转型,还捎带脚上了一把东风岚图。
据重组方案一锤定音,10.85港元一股,现金6.68港元+岚图股权4.17港元,满满诚意堆到碗里,谁还能说“不给交代”?
你手头握着东风股票,复牌后能拿到一笔现金,还能额外入股岚图汽车,等于一份鸡腿分了两样吃法,老股东立马摇身一变成新能源新股东。
怪不得消息一出,美股ADR立马暴涨近一倍,直接上演端午吃粽子的速度。
ADR这个说法,说白了就是美国投资人买港股的一条路,东风这一波操作,成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爆款新闻”,大洋彼岸也忍不住来凑热闹。
再说岚图汽车为啥能成母公司“继承者”,那还涵盖不少葡萄干。
岚图汽车原本是东风集团孵化的新能源品牌,前几年默默无闻,还被网友戏称“小透明”。
谁能想到最近爆发,月销连续破万,产品一上新就爆单,“FREE+”上线十五分钟锁单过万台,销量曲线都能连成一条直线。
这发展势头,比东风集团的燃油车业务强太多。
你要说把岚图仍在集团里混着,被市场统一拉回到“传统汽车”下调估值,这可怜又无奈。
可现在岚图单飞单上的港股,变身纯正新能源汽车,“标签”一换,估值模型咔咔往新能源方向拉,哪怕只沾行业平均也比原先高出一大截。
要是没人信,简单算账:原来燃油车公司市净率能有0.2就烧高香了,新能源动辄上5倍、10倍。
同是造车,讲故事的一边天上一边地。
你说东风这操作,是胆子大还是看得准,反正是资本运作里前所未见的花式创新。
母公司退市、子公司“介绍上市”直接成港股新贵,这套路在历史上几乎没怎么见过。
所谓“介绍上市”,干脆不搞募资,不跑IPO流程,直接把股票挂到交易所,市场要怎么玩随便折腾。
等于母公司一退场,新能源“接力”上阵,整个舞台灯光都顺着岚图照过去。
这操作既让原本被低估的资产有了“价值重估”的机会,也把中小股东的利益一把抓稳。
一顿骚操作下来,东风不光资本收益攒了一箩筐,战略标杆也立下了。
你要说以后还有哪家汽车企业敢这么玩,估计第一句话就是“咱参考下东风那范本”。
不只是资本层面的翻新,东风同样宣示了转型决心,燃油车那条路说放就放,把自己百分百推向新能源赛道,这决断别说同行动心,大众看了都得反思:“新能源的盛世,真的到了?”
这背后其实管窥出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全世界都在用真金白银表达对新能源的信心和对传统行业的“冷感”。
燃油车估值全线破净,即使是百年品牌、全球巨头,也只能靠情怀加持,不复往日风光。
而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如同开挂一般咬着世界顶端不撒嘴。
东风这步棋,也是在用行动证明谁才是资本市场的“新宠”,谁又是旧梦里的“下一章节”。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想问: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到底好不好?真能从这波操作里分一杯羹吗?
坦率说,这套“现金+新股”组合拳,既比原有东风股票的市价划算,又给了大家切换赛道的通道,算不上“割韭菜”,当然也不是把你推进财富自由的火锅里。
但某种意义上,能亲历一次央企资本创新,也不算白在股市打转。
更别提整个行业格局的重新洗牌,新能源的故事才刚刚开篇。
其实往深了说,这次东风汽车主动退市,最大意义还是信号作用。
一方面提醒所有传统企业:别再觉得一朝上市就万事大吉,市场估值才是硬道理,逆势不如顺流勇为。
另外也给新能源车企按下了“标杆加速”,谁有实力、谁敢冲刺,都有机会复制东风的玩法。
更广一点看,整个世界车企生态都在经历类似的震动。
可资本的冰冷现实却明确告诉你:技术创新和市场认可才是老大,守着老本行易如反掌,跨赛道拼刺刀才有可能抢回尊严和增长。
有朋友开玩笑:东风这次操作后,中小股东除了多了一块新车股,钱包里也能膨胀一点,投资体验像拆盲盒——“现金到账,新股已发,期待未来“。
当然,风险也不能忽视,新能源这条路虽热,但并非没有坑,前路是否过度乐观还得画句问号。
不过拉回来,东风集团这样的国家队都能愿赌服输,为所有传统企业开了个好头,未必不是资本市场“新旧交替”必经之路。
要说最后什么启示?那就是:市场从不流于情怀,只有顺应变革、敢于创新与自我重塑的公司才能被资本市场真正捧在手心。
东风的“退与进”,是一次行业自省,也是对未来的宣言——新能源不止是风口,更是考验实力的走廊。
你投票了吗?你怎么看东风汽车这场资本大戏?未来新能源车还会爆发几个这样的案例?
欢迎扎堆留言,别把好戏闷在心里,错过了点评,年终总结就没戏了。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