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国外见不到中国车,现在奇瑞、比亚迪的广告牌到处都是!” 有网友在中东旅游时发来感慨。最新出口数据更震撼:2025 年 1-7 月自主五强出口量新鲜出炉,奇瑞以 66.29 万辆稳坐第一,比亚迪增速突破 120% 紧追不舍。这五家中国车企到底在海外卖得有多火?今天用数据和案例说透,看懂中国车的全球战斗力!
一、销量榜揭秘:奇瑞领跑,比亚迪成 “增长猛兽”
根据乘联会和中汽协最新数据,2025 年 1-7 月自主车企出口前五名尘埃落定,头部格局既有稳定也有惊喜:最亮眼的当属奇瑞 —— 不仅以超过 14 万辆的优势拉开与比亚迪的差距,更连续多个季度稳坐榜首。而比亚迪的增速堪称 “猛兽级”,1-7 月出口量几乎是去年同期的 2.2 倍,成为榜单最大黑马。
二、奇瑞凭啥稳坐第一?3 张王牌打透全球市场
能在高手林立的出口战场领跑,奇瑞靠的不是运气,而是藏在数据背后的 3 大核心优势:
1. 本地化 “深扎根”:绕开关税,提车快一倍
奇瑞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布局海外,如今在俄罗斯、中东、拉美等地拥有完善的生产基地,本地化率最高达 90%。这招直接避开了进口关税壁垒 —— 比如在俄罗斯,进口车要交 25% 的关税,而奇瑞本地生产的瑞虎 7 能省掉这笔钱,价格比日系同级车便宜 3 万多人民币。
更关键的是提车效率:以前从国内运车到中东要 2 个月,现在奇瑞在沙特的工厂实现 “本地生产、本地交付”,用户下单后 15 天就能提车,这是进口车型根本比不了的优势。
2. 渠道 + 服务:中东土豪认准 “奇瑞标”
在中东市场,奇瑞是妥妥的 “顶流”——1-5 月出口量达 5.08 万辆,稳居中国车企第一。秘诀在于 “产品 + 服务” 双管齐下:针对中东高温多沙的气候,奇瑞给车型升级了耐高温空调和防尘底盘;联合京东物流建了区域备件库,维修换件当天就能搞定。
当地车主说:“奇瑞车开 3 年没出过毛病,保养一次才 200 多美元,比丰田便宜一半。” 如今在迪拜街头,奇瑞的 SUV 出镜率比不少豪华品牌还高。
3. 产品 “全覆盖”:燃油 + 新能源通吃
和比亚迪主攻新能源不同,奇瑞走 “全品类路线”:燃油车靠瑞虎系列稳住俄罗斯、南美等市场,1-7 月瑞虎 7 单车型出口超 12 万辆;新能源车则推出探索 06 C-DM 等混动车型,在东南亚市场和比亚迪正面竞争,1-5 月东南亚出口量同比暴涨 123.3%。
这种 “两条腿走路” 的策略,让奇瑞既能抓住燃油车刚需市场,又能蹭上新能源增长红利,抗风险能力远超单一品类玩家。
三、其他四强表现:比亚迪猛冲,吉利长城遇瓶颈
虽然奇瑞领跑,但其他四强的表现也各有看点,有人猛冲有人承压:
1. 比亚迪:新能源尖刀,欧洲南美杀疯了
比亚迪是榜单最猛的 “增长引擎”,1-5 月在欧洲出口暴增 235.5%,在南美更是 “遥遥领先”—— 出口 8.2 万辆,比奇瑞多 3 万多辆。秘诀是 “技术 + 建厂”:刀片电池的安全性打动欧洲用户,巴西工厂投产后直接辐射南美市场,宋 PLUS 新能源在泰国单月卖超 5000 辆。
不过比亚迪的短板也明显:燃油车空白导致在俄罗斯等燃油车主导市场,份额不如奇瑞。
2. 吉利:靠并购喝汤,增速放缓
吉利 1-7 月增速仅 3%,略显乏力。但旗下领克品牌在欧洲表现亮眼,靠设计和智能配置吸引年轻用户;东南亚市场通过本地化生产,缤越出口量稳步增长。可惜受沃尔沃等合资品牌业绩拖累,整体出口没能爆发。
3. 长城 + 上汽:遇增长瓶颈,急需破局
长城和上汽乘用车面临下滑压力:长城 1-7 月出口同比降 4.2%,主要依赖哈弗 SUV,但新能源转型慢,在东南亚被比亚迪压制;上汽乘用车受供应链影响,1-7 月出口降 11.7%,虽然名爵在欧洲有基础,但增速跟不上竞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