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

【震惊! 极氪销售竟对客户说:买小米YU7就是买你的命! 】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最近汽车圈炸锅了! 一位已经下单小米YU7的年轻车主,在跟极氪销售聊天时,竟然被对方诅咒“买小米就是买命”。 这段聊天记录在微博上疯传,直接冲上热搜榜首。

事情是这样的:22岁的小王在试驾完小米YU7后,觉得这车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于是果断下了单。 他好心告诉极氪销售自己的决定,还客气地表示“如果我再大5岁可能会选极氪001”。 没想到,对方竟然回复说:“你要是想买人生的第一辆车,必须选极氪001;如果想买人生的最后一辆车,才选小米YU7。 ”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更过分的是,销售还补刀:“你买的不是25万9千8,你买的是你的命! ”这话任谁都受不了,小王直接把聊天记录发到了网上,瞬间引爆舆论。

极氪官方反应倒是挺快,马上开除了两名涉事销售,连店长和城市经理都受了处分。 这件事背后暴露的问题,可没那么简单。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小米YU7自从上市就火得不行,开售3分钟订单突破20万台,1小时冲到28.9万台。 这种火爆程度让其他车企坐不住了,毕竟谁都想分一杯羹。 于是出现了各种“截胡”招数:有的品牌直接说可以帮客户报销小米的定金,有的则是销售人员在私下拼命诋毁竞品。

为什么极氪销售要这么黑小米YU7? 这得从小米汽车最近遇到的一些事儿说起。 今年3月,安徽高速上一辆小米SU7发生事故,车辆起火导致三人遇难。 10月份,成都又发生一起小米SU7燃爆事故。 虽然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这些事件让部分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产生了疑虑。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不过,把个别事故说成是“买命”,这就太过分了。 汽车安全是个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专业机构来鉴定。 销售人员用这种极端言论来吓唬客户,不仅不专业,还涉嫌违法。

现在汽车行业的内卷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 2024年全年有227款车型降价,比2023年多了近80款。 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车企利润越来越薄。 有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率从2017年的7.8%降到了2024年的4.4%。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为了抢客户,一些销售使出了各种手段。 除了直接降价,还有诋毁竞品、夸大宣传、甚至像这次极氪销售一样用诅咒式营销。 这种恶性竞争对整个行业都是伤害。

一位汽车供应商透露,现在车企都在拼命压价,导致零部件质量难以保证。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警告过,过度降价可能导致偷工减料,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 今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倡议,要求车企停止无序价格战。 工信部也表态说“价格战没有赢家”,要整治行业内卷。

现实是,竞争压力下,销售人员背负着沉重的业绩指标。 一位4S店店长说,现在每个销售每月要完成十几台的销量,完不成就只能拿底薪。 这种压力下,一些销售就容易走极端。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小米YU7作为新晋爆款,自然成了众矢之的。 这款车定位精准,设计时尚,价格适中,受年轻人欢迎。 也正太火,引来了更多质疑。 有媒体在赛道测试中遇到刹车片起火,虽然小米解释是极端测试条件下的个别现象,这类新闻还是会影响消费者信心。

汽车行业专家指出,健康的竞争应该集中在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上。 比如蔚来一直在建设换电站,小鹏专注智能驾驶,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投入。 而不是靠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这次极氪销售事件之引发这么大反响,是触犯了底线。 消费者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型,销售应该做的是客观介绍产品优势,而不是用诅咒的方式恐吓客户。

事件发生后,极氪对涉事人员的处理还算及时。 两名销售被开除,店长和城市经理都被扣分。 这种处罚能起到多大作用,还要看后续的执行。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销售人员会说出这种话? 很可能是培训不到位,或者企业内部形成了不良的竞争文化。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车企的销售培训会上,讲师会暗示销售要用“对比法”来突出自家产品,这种暗示容易演变成恶意诋毁。

消费者在选车时应该保持理性。 车辆安全需要看权威机构的碰撞测试结果,而不是听信销售的一面之词。 中保研、C-NCAP等机构的测试数据更值得参考。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目前,小米YU7正在陆续交付中。 虽然等待周期较长,标准版要等一年左右,首批车主的使用反馈还算积极。 有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用车体验,称车辆做工和驾驶感受都超出预期。

这次极氪销售事件也给所有车企提了个醒: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更要守住商业伦理的底线。 恶意攻击竞争对手可能短期内能抢到一些订单,长远来看损害的是品牌形象和行业生态。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新能源、智能化带来全新机遇。 企业应该把精力放在技术研发和用户体验上,而不是陷入无底线的恶性竞争。 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代,最终能胜出的肯定是那些认真造车、诚信经营的企业。

随着监管部门介入整治,相信汽车市场的竞争秩序会逐步规范。 这个过程需要车企、经销商、销售人员共同努力,重建健康的行业生态。

极氪销售公开diss小米YU7,这一刀捅得雷军猝不及防-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