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XC70 SMA混动架构实测:北方冬天真不是吹的
前阵子在群里,有个北京的哥们说他去试驾了新出的XC70,回来一顿吐槽,说这车“低调得让人怀疑是不是豪华品牌”,但转头又发了一堆照片和参数截图,整得我们几个老车主都坐不住了。你说现在新能源卷成这样,传统大牌子到底还能不能整点新活?我也琢磨着把这些零碎事儿凑一起聊聊。
先插个小段子。我家那边有个修理厂,老王是本地出了名的嘴碎师傅。他总念叨一句话:“安全这玩意儿,不怕用不上,就怕没准备。”前几年修过一台被追尾的S90,那钢材硬度真不是盖的。后来听他说,这回XC70用的新平台(SMA),还是在SPA基础上折腾出来的新东西,说是专门给插混优化了空间布局、三电协同啥啥,还能搞到40度电池包进来——轴距能拉到3100mm,这尺寸在北方路上跑长途是真的舒服。
有意思的是,这个平台把底盘重新捣鼓了一遍,据说油箱、电池随车型组合变化很大。邻居老李就关心一个问题:“你这电池放这么多,会不会夏天热起来不安全?”其实厂家早就想到了,用蜂窝铝加硼钢双壳体,还带独立液冷板和医疗级监控系统——据销售顺嘴提过,“单颗失控都蔓延不了”。去年冬天牙克石试验场-37℃视频流出来后,我们微信群炸锅了。有群友自测说,在极寒环境下四驱系统照样稳如狗,即使电子稳定关掉雪地漂移也没丢链子。这点比起以前那些P1+P4结构可强太多。
技术细节别光看纸面,我特意问了下4S店技师,他跟我摆手:“3DHT变速箱你懂吗?三挡物理挡位,现在市面上很多品牌还只舍得上一档。”他解释,高速直驱时发动机区间扩展到了1200-6000转,比起以往8AT或者单档方案省油不少,而且城市走走停停纯靠电机蠕行安静得很。我开惯燃油车,对这种无感切换模式还挺好奇,下次打算借朋友那台实际体验一下堵城高峰期表现咋样。
还有件事差点忘记讲。XC70那个健康座舱标准,让家里老人特别满意。他们对气味敏感,以前坐某些新能源总觉得有股塑料味,新款全程不用沥青、不加杂棉,也没有什么刺激性溶剂。据维修师傅八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燃油版降四成左右,还用了不少再生材料——不过这个普通用户平时根本感觉不到,但环保意识强的人估计会喜欢吧?
智能化部分嘛,其实我最佩服沃尔沃的一种“克制”。像NPA领航辅助功能,你要指望它帮你脱手睡觉肯定不现实,人家反复强调只能辅助驾驶,但高速上下匝道、自动变道、遇见大货主动偏移这些细节倒做得挺贴心。我自己曾经开着朋友家的老款SUV进出上海绕城高架,那叫一个累,新系统如果真能分担压力,再配合AR-HUD投影导航显示,大概率能少吵几句架……
顺便补充一点冷门配置:有人注意到主驾座椅背后藏着一个隐藏式急救包吗?这是之前只有欧洲进口版才带的小玩意,现在国产也保留了。据售后经理私下透露,这是他们内部坚持的小执念,“哪怕一年用不上一次,也不能省”。
最后提两句市场上的现状。今年头半年那份新能源汽车健康度报告又刷屏,说白了就是传统豪华品牌销量压力山大。但像沃尔沃这种一直被贴“内敛”标签的大厂,一直不用那些浮夸词汇,也从来没拿什么全球唯一、安全超越挂嘴边。这回推出首款基于SMA平台打造的新车型,也是憋足劲想在中国市场找突破口。毕竟谁都知道,中国消费者挑剔起来是真狠,一旦站稳脚跟才可能继续向外拓展,否则连自家院子的草都拔不干净。
二手行情方面,有人已经开始盯着未来残值走势。有位东北老司机私信问我:“以后换代会不会贬值快?”目前来看,只要维护好、大事故避开,加之官方推行闭环回收政策,理论上应该抗跌一些。不过维修费用估计还是不会太便宜,该花的钱一分不能省,这是每年保险续费时候大家都会唠叨的话题……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上周末路过小区停车场,看见隔壁楼那个搞金融的大哥正擦自己的旧V60,他冲我喊一句:“等新XC70上市,要不要一起组团去看看?”想想也是,从SPA时代一路折腾下来,每一步升级都是踩着中国市场需求来的,无论最终销量如何,这种务实劲儿多少让人安心。不吹牛、不闹腾,有时候反而更难做到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