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三龙”销量上升,产品细节打动用户,充电服务同步跟进

“三龙”突围,广汽埃安C端销量崛起,这到底说明了啥?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就是车厂推了几款新车,砸下点营销,一阵热闹过去也就完了。可你真要这么看问题,那还是小看了当下这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变局。现在,不是造车谁都能玩,也不是拼参数谁都行,关键还得看谁能真正听懂用户,到底能不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腰包,还能让他们用得舒服,用得安心。问题来了,广汽埃安到底打着什么算盘,为什么这三款“龙”能搅起风浪?这里头水其实挺深的。

先问一句,大家买新能源车到底在意啥?前几年,是不是还在研究续航能不能多一点,补贴能不能再多给点?那时候,市面一堆车,续航都吹得天花乱坠,可一到冬天掉电厉害,真跑不起来。现在好了,政策补贴慢慢退场,纯靠补贴“薅羊毛”那招玩不转了,市场变成了用户说了算。谁能把车做好,把服务跟上,把价格压下去,谁就能在卡位赛里活得更久。

广汽埃安的“C端崛起”,其实说明了现在买车的人,尤其是普通老百姓、年轻人、家庭,已经不想当小白鼠那样瞎试新技术,而是要用得放心、买得明白,花一分钱要顶一分用。埃安有啥本事?最大的“本事”,就是听劝。听谁的劝?不是高层、不是营销大神,而是那些准车主、用车哥们姐们的劝。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埃安霸王龙家庭版为啥能火?说到底就是“为谁造车”这个问题想明白了。以前一辆SUV,空间够大是卖点没错,但家庭用户还要啥?得舒服,得耐操,得好用。价格还不能离谱。以前很多新势力不懂这一套,啥都先推个高配,要不就搞个奇怪的造型,觉得猎奇年轻人就买账。结果好用还是王道。埃安早早盯住了这事,不整花活,21项细节小改,看上去不起眼,比如加个更舒服的座椅、多点充电口、智能辅助傻瓜一点,全家用都方便。你别小瞧这种小心思,这反倒是消费者最在意的“扣分项”,一旦改到点上,立马就能出爆款。

再看UT那款小车,也不贪大,不哗众取宠,就是把小车做到安全、灵活、配置到位,给新手爸妈、都市年轻人用。为什么家里第一辆新能源车,很多人不敢买?怕安全呗,怕不好开,怕技术看不懂。UT这些基本把这些小心思打消了,倒车自动刹车这配置,比你天天宣传L3无人驾驶靠谱多了,用得到位,市场才捧场,这道理很死板却很真实。

还有RT,直接锁定那个10万级主流家轿市场。不好意思,续航、快充、智能一样没落下,还用上了原来十多万不会给的激光雷达辅助驾驶,这样的产品诚意和配置老百姓当然能感受到。原本A级轿车市场谁都想吃,最后还是比的是谁把鸡毛蒜皮的小细节照顾到,谁更懂用户的心。

要说背后的道理,无非一句话:在新能源领域,比的已经不是“炫技”的单项,而是谁能把“系统活”练扎实。什么叫系统活?简单地说就是,设计产品的时候得明白客户到底要啥——这个得天天琢磨数据、挖他们的痛点,还得抄近道、提意见。埃安这一套,直接把“用户全开麦”制度搬进了公司,“你有啥不满意,说了咱们改”。这样整的结果,就是没啥华而不实的花里胡哨,一切奔着“省心省钱够用”去。

埃安“三龙”销量上升,产品细节打动用户,充电服务同步跟进-有驾

可问题又来了,听劝归听劝,要是没产业链做支撑,你再懂用户也白搭。现在的拼法,是看你能不能自己把“核心零部件”全搞定。埃安也是操作得流畅,三电全自研自产,该内卷就卷到极致,做到了高品质自己掌控,还能把成本打下来,价格够狠。这种本事不是一两年能练出来的,是全公司硬啃技术、啃供应链、死磕出来的。

还有充电这事。说实话,新能源车被吐槽最多的就是“充电麻烦还贵,还老找不到桩”。埃安就狠下心,一口气在全国核心城市堆快充桩,高速上也布了密密麻麻的网络,人家的盘子已经超过一万四千根快充桩了,别家真没这么“硬核”搞基建的。很多厂看到算不清回本周期就缩手,埃安反倒敢砸钱——咱们先把服务架起来再说。这样搞法,短期看没利润,但等到买车人群慢慢从早期尝鲜到大规模用车,他就吃到了用户信任红利。

埃安“三龙”销量上升,产品细节打动用户,充电服务同步跟进-有驾
埃安“三龙”销量上升,产品细节打动用户,充电服务同步跟进-有驾

不止国内,埃安还主动“出海”,去泰国、印尼建工厂,全球市场有了直接布局。很多车企做出口,都是出口几个现货,卖完拉倒。埃安是把工厂搬到国外去,你说这野心大不大?结果泰国市场销量第二,新加坡、香港也杀进前三了。这种全布局的做法,等于把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路线给走宽了,把自有生态和本土化结合到一块,稳妥可靠。

埃安“三龙”销量上升,产品细节打动用户,充电服务同步跟进-有驾

眼下,新能源行业已经进入大家都下场“群鲨抢食”的阶段,靠政策吃红利的日子过去了。“三龙”能杀出来,核心还是脑筋转得快、动作做得勤、有点韧劲。你要是产品不行、用户不懂、价格没法打、补能慢三拍,那这市场根本容不下你。每一分钱真刀真枪拼来的今天,埃安算是让大家看明白了,谁能真正把“用户主导”四个字落到实处,谁就有机会活到明天。

对行业来说,这不是埃安一家车企的胜利,其实是新能源从前半场“圈地跑马、蹭补贴”彻底拐到后半场的信号——未来的赢家,肯定不是把PPT做得最花、营销玩得最嗨的公司,而是那些有足够的体系力、能按照用户需求节奏出产品、有胆子押注服务的厂商。以往中国汽车总被说制造拼不过日系工艺、品牌干不过欧美豪华,可现在轮到新能源车天天上牌榜前排,全是中国品牌,你说咱们的变化大不大?

那么,再设问一句:接下来,新能源市场还有多少机会?我的答案是很明白,别把希望单独押在某项热技术、爆红配置上,这都不长久。市场最后拼的是企业“真刀真枪解决用户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背后的充电桩服务,成本控制还是国际化能力,都是体系活。只会某门技术的“单科状元”活不下来,只有系统全能才是硬道理。

所以说,埃安“三龙”销量崛起,背后折射出的,是新能源行业真正“交答卷”的时刻到了。用户不是韭菜,产品不是忽悠,谁用心做、谁有勇气改,市场不会亏待。新能源行业不是风口养猪场了,剩下的才是真正能跑出来的选手。

埃安“三龙”销量上升,产品细节打动用户,充电服务同步跟进-有驾
埃安“三龙”销量上升,产品细节打动用户,充电服务同步跟进-有驾

就像街头最能活下去的小吃摊,不一定最花哨,但一定是把味道、卫生、实惠三件事全做到家。新能源车也一样,拼到底,全看谁更扎实。广汽埃安现在冲上C端,走进了大众视野,也给了国产车一个鲜活的样板。说到底,时代给了每个用心听劝的企业一次机会,你抓不抓得住?未来会证明确实谁“学得快、干得实”谁受益。下一个闪亮的名字,也许就在下一个“听劝大王”里头诞生。

埃安“三龙”销量上升,产品细节打动用户,充电服务同步跟进-有驾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