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说,这十月的数据一出来,我差点把手里的烟头给扔了。
零跑,七万多台,这数字,简直是“横空出世”啊。
说实话,我干这行十年了,看惯了风起云涌,但这次的起伏,有点意思。
我记得几年前,那时候大家还在琢磨着新能源车是不是昙花一现,我跑去跟一个车企老总聊,那哥们儿还一脸不屑,说这都是些“玩具车”。
结果呢?
现在看看零跑,再看看小鹏,那增长幅度,直接把当年的“不屑”扇回去了。
这就像我小时候,咱家胡同口卖煎饼果子的小赵,以前就他一个人摆摊,大家就买他的。
后来突然冒出来个老李,手艺差不多,但多送一个鸡蛋,你寻思寻思,谁还去买小赵的?
零跑就是那个多送鸡蛋的老李。
C10、B10,性价比这俩字,被他们琢磨明白了。
对了,说到“多送鸡蛋”,小鹏这事办得也漂亮。
四万多台,新高。
他们一直死磕纯电,技术积累是有的,可前头总有个“里程焦虑”的坎儿杵着。
现在他们憋着增程的X9,你猜怎么着?
这就把那坎给绕过去了。
我以前做过一期报道,专门跑了趟内蒙,那真叫一个冷啊,电车掉电掉得心疼。
要是那时候有增程,我估计能省下一半的心理建设时间。
说到心理建设,蔚来那帮人,真是硬生生挺过来了。
四万台,这数字,对于最早那批新势力来说,多不容易。
我记得有一次,我差点把蔚来的一个高管给惹毛了,就因为我问他们“还能撑多久”。
那哥们儿脸色唰地一下就白了。
现在 L90 这么火,他们总算能喘口气了。
这感觉,就像你一个人在沙漠里走,快走不动了,突然看到个绿洲,你说能不激动吗?
要说这圈子里谁最让人捉摸不透,那就是理想。
三万多,是下滑了。
你说他们车不好?
那肯定不是。
冰箱彩电大沙发,谁不爱?
可问题是,大家都开始搞这些花活儿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带着我那不爱说话的老丈人去试车,那哥们儿就盯着后排的屏幕看,我问他怎么看,他说:“这玩意儿,看着热闹,真开起来,还是得看底盘。”
你看,老一辈的视角,跟年轻人完全不一样。
再说说北汽新能源,这哥们儿才叫一个猛。
十月直接干到三万多,比上个月多了一万!
这是哪来的劲头?
我当时看到这个数据,就想起了我一个远房表侄子,平时看着蔫了吧唧的,结果参加个街头篮球赛,突然爆发,连着投了十个三分球,把对手都看傻了。
北汽新能源就是突然发力了。
岚图那边,梦想家卖得稳,泰山带着华为的“乾崑智驾”要来了。
这名字,听着就透着一股子“王霸之气”。
我跟你说,搞科技竞争,就是这样,你得找个靠谱的盟友,不然单打独斗,容易被围剿。
阿维塔、智己,这俩走的是科技风,交付量也蹭蹭往上涨。
我前阵子试阿维塔,那操控感,真有点当年德系那味儿,扎实。
但这年头,光有“德味”不行,还得有“网感”。
我跟你说个我自己的糗事。
有一次,我采访一个新出道的AI公司CEO,我用了一堆特别学术的词儿想显得自己专业,结果那哥们儿听得云里雾里,最后问我:“您是哪个部门的?”
我当时脸就红了,回来的路上我就琢磨,咱们写东西,就得说人话,说大白话。
像现在这些车企的竞争,不就是一场大型的“接地气”考试吗?
谁能把高科技,用最朴素的方式跟你解释清楚,谁就赢了。
这十月的戏码,精彩是真精彩。
大家都在往前跑,就理想在那儿捋胡子,琢磨着怎么把“沙发”再升级一下。
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