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很激动:中国兄弟帮我们造的这哪是车?是主权和尊严啊!
当卢拉总统在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的汽车工厂揭幕仪式上说出那句话时,现场瞬间沸腾了——“这哪是车?这是巴西的主权和尊严!”人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对巴西人来说,汽车承载的不仅是出行需求,更是一个国家工业的脊梁。
还记得2021年福特关闭所有巴西工厂时,整个产业链像被抽走了主心骨。
数千工人失业,数百家配套企业陷入困境,卡马萨里这座依赖福特多年的城市顿时陷入寒冬。
表面看是企业经营决策,实则暗藏玄机。
福特高管曾坦言,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让公司每年多承担20亿美元成本,就像家里突然冒出无数笔额外开支,怎么省都捉襟见肘。
连巴西出口的钢铁铝材也遭波及,最终迫使福特撤出巴西市场。
工厂关门容易,但要重新点燃机器轰鸣声却难如登天。
政府推出的再就业培训如同给破洞打补丁,始终难解根本之渴。
转机出现在比亚迪的到来。
这家中国新能源企业选择在福特旧址投建电动车工厂,55亿雷亚尔的投资将创造超过2万个就业岗位。
揭幕仪式上,卢拉总统快步走下讲台,紧紧握住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手,在比亚迪宋PRO前留下了“第1400万辆新能源车主”的剪影。
这一刻,巴西人看到的不仅是新工作机会,更是自主造车能力的重生。
比亚迪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一套完整的产业生态。
过去巴西汽车业总在进口整车和核心零部件间被动摇摆,如今终于有了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能用甘蔗乙醇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就像为巴西能源结构特制的钥匙。
圣保罗的云轨项目预计2026年通车,日运量10万人次,运营成本比传统公交低70%;穿行街巷的电动巴士更带来绿色出行新风尚。
有人担忧外资涌入会削弱本土企业话语权,但比亚迪的产业重建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当拉美国家长期遵循西方资本设定的发展路径,中国企业的到来让巴西得以参与全球技术变革,从原材料出口国转向供应链重要一环。
卢拉总统的激动不难理解。
这位见证过工业兴衰的领导人深知,机器重新轰鸣的意义远超出就业数字——那是国家主权的具象化。
真正的主权不仅需要政治独立,更要技术自主和产业强大。
就像学会挖井之人,再不用仰赖他人供水。
当然,外来资本始终是双刃剑。
巴西需要在全球化合作与本土利益间寻求平衡,让外来技术真正扎根结果。
正如卢拉所言:“上帝总爱用充满曲折的笔写下坦途。”当一辆辆新车驶出工厂大门,上面承载的是千万家庭的希望,更是一个国家挺直腰杆的底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