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外国车企不是不会造电车,而是革不了自己的命

讲真,长城老总魏建军最近那个发言,说是外国车企不是不会造电车,是压根儿不想造,这话简直就是把皇帝的新衣给一把火点了。整个行业瞬间就炸了,一堆人还在那分析什么战略定力、品牌调性,我说你们都别装了,这事儿的本质,其实 low 穿地心。

这就好比一个修仙门派,靠着祖传的独门丹药“燃油神丹”躺着收了几百年香火钱,弟子们啥都不用干,每天就是把丹方复印一遍,然后卖给山下的凡人,赚得盆满钵满。突然有一天,山下村口王二麻子搞出了个“电力飞剑”,不用吃药,插上电就能飞,还比你快。你说这老门派是不会造飞剑吗?他们是懂行的,图纸看一眼就知道咋回事。但问题是,一旦承认飞剑牛逼,那祖传的丹药不就成了笑话?几百年的基业、成千上万靠炼丹吃饭的弟子、还有那些买了丹药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的“信徒”,这盘子怎么收?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看不见,甚至还要找几个长老出来,痛心疾首地说,那飞剑没有“灵魂”,没有我们丹药的“历史底蕴”。

不装了,摊牌了,这就是赤裸裸的路径依赖,是既得利益者的傲慢。德国大众的高管来中国转一圈,看到满大街的充电桩比他们总理换的还勤,人都傻了。360万个,全球七成,什么概念?这就是国家意志级别的“基建狂魔”行为,直接把整个赛道从柏油路给你换成了磁悬浮。电费便宜到什么程度?跑一百公里十二块钱,搁德国得七十多块,这差价都够我吃一顿像样的猪脚饭了。德国人看着这场景,心态是什么?不是羡慕,是恐惧。他们感觉自己像三体人看到了水滴,自己引以为傲的工业机械美学,在另一个文明的降维打击面前,显得既笨重又可笑。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摊牌了,外国车企不是不会造电车,而是革不了自己的命-有驾

他们不是不会,是代价太大了。德国三巨头靠燃油车专利一年躺赚380亿欧元,日本丰田的发动机技术吃了三十年,美国的变速箱更是传家宝。这玩意儿比印钞机还好使,因为它不仅印钞,还给你带来了品牌玄学。你以为奔驰车主买的是发动机和变速箱吗?不,他们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带来的“我比你牛逼”的幻觉。这是一种信仰,你跟信徒谈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亵渎神明。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什么内饰简陋、公差感人,他会告诉你这叫极简主义,是通往未来的门票。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现在你让他们革自己的命,去搞那个需要疯狂烧钱、疯狂试错、利润还薄如蝉翼的电动车?开什么玩笑。欧洲车厂每卖一辆电车倒贴3000欧,全靠燃油车老本输血。这不就是拿自己的龙肝凤髓去喂一个不知道能不能长大的哥斯拉幼崽吗?日本的固态电池专利墙被我们捅穿后,直接甩锅说技术不成熟。美国那个新势力烧光200亿美金,CEO扭头就买游艇度假去了。心态全崩了。

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过的中年人,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态。这就好像我用了十年时间,终于把office三件套玩得炉火纯青,做出的PPT连动画效果都带着一股领导的口气。这时候公司突然说,以后我们都用一个叫“飞书”的玩意儿,你怎么办?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学,而是抵触,是愤怒,是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这新玩意儿不靠谱,因为我安身立命的本事被釜底抽薪了。

所以你看,魏建军在慕尼黑车展上看到德国工程师盯着宁德时代的电池包,那眼神,绝对不是“我们也能造”,而是“坏了菜了,这玩意儿是啥”。他们心里想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自己的饭碗,是自己过去三十年建立起来的工业信仰正在崩塌。这就是典型的“道诡异仙”,你辛辛苦苦修了一辈子,结果发现自己修的是个邪神,世界观直接碎成二维码了。

中国的打法是什么?掀桌子。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比亚迪、蔚小理,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最好的防御是进攻,最好的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一起去路边摊吃麻辣烫,在我擅长的领域一决雌雄。你看,当价格战打到798的时候,所有关于品牌的“玄学”都失去了意义。什么德味,什么操控,在“便宜”这个大道至简的真理面前,都显得花里胡哨。

讲真,最近我楼下新开的兰州拉面,那个面都拉得比某些车企的PPT有筋骨。

摊牌了,外国车企不是不会造电车,而是革不了自己的命-有驾

他们以为这是存量竞争,其实这是生死局,是闪电战。我们从政策、到基建、再到产业链,硬是把一个完整的生态给憋出来了。这已经不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的竞争了,这是一个用国家力量催化出来的“新能源压缩毛巾”,一加水,整个体系就瞬间膨胀,从电池到电机,从车机系统到智能驾驶,全给你包圆了。你现在才想进来?对不起,门票已经涨价了,而且你可能连买票的资格都没有。大众把研发中心搬到合肥,这不叫合作,这叫“朝圣”,是打不过就加入的典中典。

摊牌了,外国车企不是不会造电车,而是革不了自己的命-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是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道理?

当然,那些百年老店的品牌信仰还在,奔驰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圣杯。但问题是,当34岁的小年轻用手机就能下单定制一台比你更智能、更快、更便宜的车时,你的“信仰”还能撑多久?它还能不能转化成真金白银?这玩意儿还有天理吗?!当欧美车企终于被逼到墙角,决定“不装了,我也要造电车”的时候,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完成了从0到1、甚至开始从1到10狂奔的中国。

他们会发现,他们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时间,是市场,是用户习惯,是一整代人被重塑过的消费观念。他们以为自己只是打了个盹,醒来后发现世界已经换了人间。所以,最终决定胜负的,可能根本不是技术,而是谁更不要脸,谁更能豁得出去,谁更能发疯。这就是成人世界的朴素真理。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