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粉圈比较有名的这位女博主对小米给到YU7准车主这次的关怀礼表示失望,呼吁雷总关注车主权益和购置税问题
=============================================================================================
我一直觉得,粉丝跟车主其实挺像的。
一开始买车,都是一腔热血。
但慢慢的,车子把人折腾得心累了。
尤其是小米这个事情,最近让我有点看不懂。
那个YU7,盲订的时候就挺火的。
大家都觉得,价格还可以,配置也亮眼。
我自己也是那起盲订的,没多想。
结果到订车那天,心里还算期待。
搞到才知道收到的关怀礼——一个微缩模型。
我记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那个模型大概才3厘米高,或者更小一点。
真心觉得,这不就是个玩具?
车主们都觉得,买车时无形中的承诺,不是说要点实在的吗?
你说,车模型是心意,但谁不知道车主更关心啥?
买车交的钱都不便宜,几万上十万不等。
车模要怎么体现关怀?
难不成以后出了啥事,家里摆个车模型就能搪塞过去?
我跟朋友聊过这个事。
他说:你要是真的懂研发就知道,关怀不止是送模型。
更应该考虑用户的切身利益。
但问题是,厂商往往只愿意在表面做文章。
比如这次,车主们都在讨论兜底购置税。
这个事我估算一下,没细算,可能得花个几百到一千块左右。
对于冲量的优惠,几百块其实不算啥。
但如果都没人提,最后这个购置税,谁买单?
我猜,没有厂家主动报销,车主自己掏腰包,难免心里不爽吧。
我一直支持小米和雷总。
原因很简单:他们从创业初期就走的是价格战、性价比路线。
但,搞到这步,突然觉得自己像个面包师傅,饼皮都准备好了,结果中间哪块面团也不给自己留点?
有人觉得:你这是不是站错队,偏激了?
可能,但我只是真心觉得,车主的权益得有人站出来点个名。
这不,我还记得有一次,销售给我说:我们这款车,保值率得看市场反应。
大体算了个心算,估计50%-60%的残值,十五六万买的车,三年后还能值个八万九万。
这只是猜测,而且市场太多变。
但我心里明白:买车除了买配置,还要想能不能保值。
话说回来,小米的车,很多人买是冲着价格和配置的。
我还偷偷观察到,朋友开了几个月,反馈很不错。
但是,车主们更关心的,是这车值不值这个价。
是不是每个使用者都像我一样,喜欢看得到的利益?
(这段先按下不表)
回到车主权益这个话题。我看,有些车梦工厂,研发其实挺努力的。
他们会提前把调研数据交到设计师手里。
就像我平常生活中,买个家电,把数码相册里晒过的模型和数据给他看——你看这是市场调研的结果。
但店家或者厂商,很多时候只是装高大上,不愿多花点心思在用户身上。
你觉得,小米把模型发过去,能换来啥?
我猜,可能是走过场多点,毕竟就那点关怀礼。
但为什么不能更实际一些?比如那次盲订车主,你觉得他们能回头?
还是个信任问题。
这就让我想起,为什么有些车企就能留住用户。
我有个朋友,他买丰田,到现在车祸还是满载而归。
他说:原因很简单,本地服务到位。
车子虽贵,但问题上门就会有人帮。
而小米,走的路线似乎是极致性价比+网络直销。
但怎么说呢,售后这块,可能还得补一补。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了这么多,也有点跑偏。
我其实很在意一件事,就是这个行业的迷思。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是不是太关注走量和表面功夫了?
如果只是做个人情味的模型,可能会让人觉得心意满满,但长远呢?
我经常觉得,买车这事,特别像找女朋友。
初期都觉得颜值大过天,但走着走着就会发现,真要过日子,还是性格硬朗、靠谱最重要。
(这段先暂时搁下)
我还是想说一句,车主们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如果事情再拖,问题还没有解决。
我觉得,厂商得清楚一个事:用户不是真的不懂,只是足够的耐心会用完。
那场购置税兜底,我估算也不超过2万吧。
但二万块钱,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意味责任感。
这让我忍不住猜测:没细想过,厂商给的关怀礼是不是就是走走过场,糊弄过去?
我不敢说一定,但靠谱的厂商绝不会只发模型。
用户永远在观察。
这次的事情让我更警醒:
买车不只是一场买表演,
而是一场看得见的关心。
哪怕只是一只微缩车模,也该有点诚意,不是吗?
……(这段留白,给你想象空间)
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厂家在关心用户的路上,下一步该怎么走?
会不会只是花里胡哨的一点小动作,和实实在在的真正关怀?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