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最近干了件大事儿,跑去新加坡卖车了。
就那个,一个拥车证(COE)比车还贵的地方,一个开个卡罗拉都能被当成中产精英的地方。智己带着它的L6和LS6,就这么直愣愣地闯进去了,还搞了个旗舰展厅,找了当地最大的经销商集团合作,场面搞得很大,一副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来掀桌子的架势。
这个操作,讲真,第一眼看过去,就突出一个“不务正业”。
现在国内市场是什么情况?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价格战打得底裤都快没了,技术名词一天一个样,友商发布会都快开成单口相声专场了。大家都在家里头破血流地抢食,你智己倒好,突然跑到几千公里外一个弹丸之地去开分矿,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非常关心刘涛老师的精神状态。
但你再仔细琢磨一下,诶,这事儿就变得有意思了。智己去新加坡,可能压根就不是为了卖那几台车。这就好比一个修仙小说里的主角,明明可以在新手村安稳练级,他非不,他非要去挑战那个地图上标着“必死”的禁地副本。图什么?图的就是一个名声,一个“资历”。
在新加坡这个高端“蛊场”里,你能活下来,哪怕只是站住了,那你回到新手村,腰杆子都能挺得更直。这是一种非常玄学的品牌镀金行为。你看,我们智己,是能在全球公认最严苛、最卷、最不讲理的市场里卖车的,那你在国内买我的车,是不是就显得特别有品位,特别有国际视野?这套逻辑,虽然有点绕,但它就是管用。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它的发动机吗?是它的内饰吗?不,是那个三叉星徽,是那个“我开奔驰”的玄学本身。智己要的,就是这个味儿。
他们找的那个合作伙伴,叫Eurokars Group,听名字就非常洋气。通稿里说人家有“四十年的深厚市场积淀”,双方要“共同塑造亚洲未来出行蓝图”。这话说的,太阳听了都要一个趔趄。说白了,就是找了个本地最懂行的地头蛇,花钱让他带路。至于什么“蓝图”,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在商言商,核心就是搞钱。一个出产品,一个出渠道,能不能成,看的是新加坡那些有钱人的心情,更是看智己的钱袋子够不够厚。
然后我们再看车本身。什么“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这些东西好不好?当然好。听着就跟“金钟罩铁布衫”似的,充满了科技感和安全感。但问题在于,这些屠龙之技,在新加坡那种连堵车都是常态的地方,能发挥出几成功力?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说句实话,我更关心的是这车的空调冷不冷,座椅够不够软,充电桩好不好找。你跟我聊百万级驾控质感,就好像跟一个只想用电脑看剧的人,吹你这电脑的4090显卡渲染一帧《赛博朋克2077》有多快。有点道理,但不多。
最有意思的是那个“一键AI代驾”。这个功能,在国内都还在跟各种奇葩路况斗智斗勇,去了新加坡这个秩序井然的地方,理论上应该会轻松很多。但这就引出了一个终极问题: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到底是什么?
我告诉你,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不在蔚小理,而在老头乐。一个能在山东临沂的早市上,灵活穿梭于各种老头乐、三蹦子和突然窜出的狗之间,还能全身而退的自动驾驶系统,那才是真正的飞升。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代码写得再牛逼,也算不过人心的混沌。从这个角度看,新加坡的路况,对于AI来说,简直就是天堂模式,是“道诡异仙”里的安乐乡,是用来刷经验的,不是用来渡劫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智己比作一个去挑战最终Boss的新手,可能有点损。但讲真,这感觉真的很像。在国内,大家都是掀桌子式竞争,我活不好,你也别想过。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后来者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最好的防守不是做大蛋糕,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妈的,这仗打得真让人窒息!
在这种背景下,智己选择跳出去,去一个完全不同的规则体系里玩,本身就是一种表态。它在告诉国内的同行和消费者:我不陪你们在这泥潭里滚了,我要去更高维度的战场证明自己。
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又涨价了,现在一碗牛肉面快赶上我一个月的电费了。这世界真是越来越魔幻了。
所以,智己出海新加坡,本质上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行为艺术”。它的观众,与其说是新加坡的消费者,不如说是国内隔岸观火的我们。这一系列操作,从选址、到合作、到宣传,每一个动作都是表演给国内看的。它在构建一种品牌势能,一种“我行,我上过,我见过世面”的精英人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国内这个真正的血肉磨坊里,把自己的“图腾”立得更高一点,卖出更多的车。
但你又不得不佩服这种疯劲。有时候,成事儿的,就是这种一根筋的疯子。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所以智己去新加坡到底能不能成功?谁在乎呢。重要的是,这个故事现在讲出来了,而且你听到了。它成功地在你脑子里,把“智己”和“新加坡”、“高端”、“国际化”这些词进行了一次强制绑定。这就够了。你懂的,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