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变宽引吐槽!中产回流油车,停车难成痛点

新能源车停车难题

现在刚买了新能源车的朋友,每次停车都跟在考科目二似的,侧方停车得倒三次才能进去,开门还得小心翼翼,生怕蹭到旁边的车。这种吐槽现在在车主圈里可不少见。

现在的新能源车是越做越宽了,比如理想L9,车宽都超过2米了;问界M9更是达到了2045毫米,连20万左右的比亚迪汉,宽度也到了1910毫米。这些数据早就超过了咱们一直沿用到现在的2.4米标准车位宽度。结果就是停车难、通过性差,搞得不少中产消费者又开始重新考虑买燃油车了。

新能源车变宽引吐槽!中产回流油车,停车难成痛点-有驾

新能源车变宽的利与弊

新能源车越来越“宽”,可不是为了显得霸气,背后其实有很多技术上的原因。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电池包。为了在有限的车体内装下更大容量的电池,同时又不压缩乘客的座舱空间,车企不得不把车身加宽,来优化电池的布局。

再加上现在的新能源车主打“移动的家”这个概念,设计师们希望车子既要有更长的轴距来提升纵向空间,又要加宽车身来增加横向的乘坐舒适度。再加上四轮电机、复杂的悬架系统这些配置,对横向空间的需求也更高,所以车宽自然就越来越宽了。

像极氪001、蔚来ET5这些车型,甚至比传统的豪华燃油车比如奔驰S400L还要宽。看起来挺气派,但其实背后藏着不少城市通勤的烦恼。

宽车带来的麻烦可不止一点点。比如说,停进标准车位之后,两边通常只剩下20厘米的空隙,开门都得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容易刮到旁边的车。立体车位更是直接没法停,有车主吐槽:“公司普通车位全满了,立体车位空着却停不进去,开会迟到只能硬着头皮叫代驾。”

还有窄路通行的问题,很多学校、医院、菜场周边的路只有4米宽,宽车会车时很容易堵住,掉头和转弯也特别困难,司机经常手忙脚乱。有网友就无奈地说:“看着隔壁开燃油车的人轻松入库、开门下车,真是羡慕这种‘停车自由’。”

新能源车宽度焦虑

现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市场上新能源车的供给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匹配。很多中产消费者既想要新能源车那种智能配置和高级感,又希望车子不要太宽,大概1850毫米左右,这样开起来更方便,适合日常通勤。但目前30万左右的国产新能源车,几乎全是“大块头”,真正符合这种“适中宽度”需求的车型少之又少。

反过来看,像BBA这些豪华品牌的燃油车,车宽大多控制在1900毫米以内,刚好在“空间够用”和“停车不麻烦”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所以成了很多人的无奈选择。“不是不想支持国产新能源,是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宽度,最后只能选了宝马X3。”这样的话,其实反映了很多消费者的纠结。

新能源车的“宽度焦虑”,其实说白了就是技术限制下的无奈妥协。在电池能量密度还没突破之前,加宽车身可能是一个提升续航和空间的办法,但这也忽略了城市里停车位小、道路窄的现实问题。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如何在续航、空间和通过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成了车企必须面对的问题。

毕竟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能轻松停车、窄路也能开得过去,这种“不抓狂”的幸福感,比“车身又宽又霸气”要实在得多。谁要是能解决这个痛点,说不定就能从燃油车市场抢回不少用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