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当你的特斯拉突然拥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边是如同急着赶路的年轻人般主动出击的“疯狂麦克斯模式”,它能直接忽略速度限制,在车流中灵活穿梭;另一边则是堪比悠闲散步老人的“树懒模式”,宁愿慢行也要确保绝对安全。这并非科幻剧情,而是特斯拉在北美悄然上线的现实更新。然而,在科技狂飙的背后,美国监管机构已对288万辆搭载FSD的特斯拉展开安全审查,涉及58起事故报告。究竟这种极致的个性化驾驶是技术进步还是安全隐患?在追求效率与安全的道路上,我们又该如何寻找那个关键的平衡点?
主持人:特斯拉最近这波操作真是把开车变成了速度与激情的现实版,这个全新上线的疯狂麦克斯模式简直就是让汽车自己学会了飙车。
嘉宾:没错,这个模式确实挺有意思的。其实啊,这次特斯拉在北美推送的v幺四点幺点二版本软件更新里,悄悄上线了这个叫做疯狂麦克斯的全自动驾驶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直接忽略速度限制,而且取代了之前的匆忙模式,成了现在FSD系统里头最激进的驾驶选项。
主持人:听起来这个模式不只是简单提速那么简单吧。我听说它就像一头被唤醒的猛兽,随时准备在车流里挤出一条道来,这会不会太冒险了点。
嘉宾:嗯,你说到点子上了。这个模式确实更像是一个主动出击的驾驶风格,就是说它不会被动地跟着车流走,而是会主动寻找超车机会。打个比方吧,就好像一个急着赶路的司机,总是想方设法找到最快的路线。
嘉宾:那网友们对这个模式是什么反应呢。我猜肯定有人叫好也有人担忧吧。
嘉宾:确实是这样。有些网友特别兴奋,觉得这就是科技该有的样子。但也有很多人在担心安全问题,比如说万一出了事故,责任到底算谁的。毕竟现在法律上还是要求司机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的。
主持人:说起来这个疯狂麦克斯模式其实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吧。我记得好像很早之前就听说过相关消息。
嘉宾:对的,这个模式其实早有苗头。早在二零一八年,马斯克就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提到过这个想法。当时他介绍特斯拉Semi车型的时候,第一次透露想做这个功能。到了二零一九年,他又预告早期自动驾驶系统更新时提了一嘴,还说这个模式特别适合洛杉矶那种老堵车的城市路况。
主持人:那时候大家可能都觉得这只是马斯克的又一个脑洞,没想到现在真的实现了。不过这次更新还有个完全相反的树懒模式对吧。
嘉宾:是的,这个对比特别有意思。树懒模式比现有的放松模式还要佛系,可以说是相当谨慎了。开着这个模式,车会老老实实在当前车道慢慢走,变道的时候也会特别小心。就好比一个是急着上班的年轻人,一个是悠闲散步的老人,两种完全不同的驾驶风格。
主持人:那国内用户什么时候能用上这些新功能呢。我估计可能没那么快吧。
嘉宾:确实如此。特斯拉中国区公关部表示目前没有相关消息。虽然国内用户在今年二月就等到了FSD落地,但用的版本是二零二四点四五点三二点一二,主要优化了城市道路的Autopilot功能,跟北美版本相比功能少了很多。
主持人:这种滞后可能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国内路况更复杂,监管政策也比较严格。我听说有用户从购买FSD到真正用上功能,等了整整六年半时间。
嘉宾:没错,这个时间差确实体现了特斯拉在不同地区的落地节奏不太均衡。而且啊,现在北美用户刚用上新功能,特斯拉就面临着安全审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正在对二百八十八万辆装了FSD的特斯拉车展开调查,涉及五十八起事故报告,其中十四起造成了二十三人受伤。
主持人:不过特斯拉自己发布的安全报告显示,使用辅助驾驶的车辆平均每开六百六十九万英里才会发生一起事故,这个数据比美国平均水平要好很多。
嘉宾:是的,但监管机构认为FSD系统还存在关键的安全漏洞,风险没有完全消除。这就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如何确保安全性。就好像我们既要让车开得快,又要保证不出事故,这个平衡点需要不断探索。
主持人:所以说特斯拉这次推出的两个极端模式,其实也是在尝试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有人追求效率,有人看重安全,这种多样化的选择确实挺贴心的。
嘉宾:确实是这样。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个性化的驾驶模式代表着自动驾驶技术正在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创新和安全之间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