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的大新闻不是哪个新势力又画了个PPT大饼,也不是哪个大佬又在直播间里整活儿,而是比亚迪,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直接跑到巴西开了个派对。
派对的主角是它第1400万台下线的新能源车,一台宋Pro。这事儿魔幻的点在于,地点,在巴西;嘉宾,巴西总统卢拉。卢拉老师的精神状态看上去非常不错,乐呵呵地表示这是“中国、巴西和巴伊亚的荣光”。好家伙,这已经不是卖车了,这是直接快进到两国友好,共建地球村了。这个开局,就是典型的单点爆破,直接告诉你,游戏规则变了,我不在你家门口跟你卷,我直接去你没顾上的地方掀桌子。
为什么是巴西?这问题问得就特别天真。你以为是比亚迪一拍脑袋,觉得巴西足球不错,桑巴很带劲,所以就去了?诶,你再想想,现在的全球汽车市场是什么?是存量竞争吗?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吗?错了,是黑暗森林,是你死我活的修罗场。欧洲有老牌法王们布下的结界,北美有政策壁垒和特斯拉这个雷电法王,后进去的,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比亚迪的选择,突出一个“不务正业”的智慧:正面战场打成了绞肉机,那我就开辟第二战场。这不叫战略转移,这叫“闪电战”打到了南美洲。
过去十一年,比亚迪在巴西干了什么?它没急着卖车,而是先从公交车干起。这个思路就很鸡贼,也很有效。乘用车是to C的,讲究品牌玄学,讲究用户信仰。但公交车是to B的,它只讲一件事:活好,耐操,别趴窝。当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跑的都是你家的电动爹,市民们每天坐着你家的铁盒子上下班,这种信任感是任何广告都打不出来的。这叫什么?这叫“高维打低维”,用运营一个城市的经验,去降维打击家庭用车市场。所以,当它开始卖乘用车的时候,巴西人民一看,哟,这不是那个天天拉着我们跑的铁牛吗?买它!
所以你看,最好的营销,是把产品做成你生活里的压缩毛巾,平时感觉不到,一旦你需要,它就迅速膨胀,无处不在。从公交车,到云轨,再到乘用车,比亚迪在巴西玩的不是卖车,是承包一个城市的绿色出行KPI。当地政府开心得直接把工厂门口的路命名为“比亚迪路”,这待遇,三体人看了都得感慨一句“主不在乎”。
我作为一个看了这么多年车圈撕逼的中年人,以前总觉得中国车企出海,就是把国内卖不掉的便宜货,换个标卖到东南亚或者非洲,主打一个价格便宜量又足。但这几年,画风彻底变了。比亚迪把第800万台下线仪式放在泰国,第1400万台放在巴西,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出口,这是摊牌了,不装了:我要的不是订单,是全球的生产基地。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巴西,这四个海外工厂就像四个传送门,源源不断地把比亚迪的“铁疙瘩”传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把比亚迪吹得有点像爽文男主了。但你仔细想想,现实往往比小说更魔幻,不是吗?当你在国内为了一两万的优惠和销售斗智斗勇时,人家在新加坡已经干翻了丰田,在墨西哥把起亚和沃尔沃按在地上摩擦。2024年海外销量41.7万辆,同比暴增72%,2025年的目标是80万辆。这简直是不讲道理!
这种不讲道理的背后,是对“技术”的民粹式解构。我们总喜欢听一些高大上的词,什么“算力平台”、“激光雷达”、“智能座舱”。但对一个巴西老哥来说,他可能更关心的是,这车能不能扛过他们家门口那条被上帝遗弃的破路,充电桩会不会被猴子偷走。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于能识别多少个锥桶,而在于能不能躲开一个突然冲出来的老头乐。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DM-i混动,听起来没那么赛博朋克,但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安全、省油、可靠。这种实用主义,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就是最大的技术正确。它不跟你聊星辰大海,它只保证你今天能安全回家。但能过,就是能过。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硬币的另一面。这种全球疯狂建厂的模式,是一种极致的豪赌。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它的逻辑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通过极致的规模化和垂直整合,把成本打到地板以下,然后用这个价格屠刀,去血洗每一个它能进入的市场。这很残酷,但商业竞争,从来就不是请客吃饭。说实话,我对巴西的全部印象就是足球和烤肉,别的我一概不知,可能这就是中年人的信息茧房吧。但比亚迪显然比我懂得多。
所以,巴西这第1400万台车,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规则正在被改写。过去,我们认为造车是“品牌玄学”,是奔驰的星徽,是宝马的蓝天白云。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比亚迪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告诉你:大人,时代变了。玄学,在绝对的性价比和无处不在的充电桩面前,一文不值。它正在把汽车从一个“信仰图腾”,拉回到一个“出行工具”的本质。
当然,为地球降温1摄氏度这个口号听听就好。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是干掉所有同行,然后自己当地主。环保,那是顺便的事儿。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