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300公里的武汉郊区路上,坐在这台19.98万装了华为鸿蒙座舱的天籁里,我给Model 3销售打了退订电话
高速服务区,我靠在天籁的零重力座椅上给特斯拉销售打电话。电话那头挺意外:“不是都交定金了吗?”我看着窗外充电桩前排起的长队,又看了眼满格的油表,说了句:“开到一台更合适的了。”挂完电话,手机上的播客自动接到了车机上继续播,屏幕里的主持人正说着什么“选择的本质就是取舍”。
这台从襄阳工厂下线的天籁,车头挂着日产标,中控屏里跑的是华为那套鸿蒙系统。听起来挺魔幻,但开起来比想象中顺。手揣兜里走到车旁边,屏幕就亮了,早上在手机上查的导航路线自动跳出来问你走不走。这感觉有点像——你忘了跟谁说过的话,对方居然记得还给办了。
车机这块跟以前见过的不太一样。不是那种投屏,是真把鸿蒙那一整套生态塞进来了。高德开着的时候,你说句“找个便宜点的加油站”,它能看懂仪表盘上的油量,给你算好路线。开车无聊想听歌,直接说“播放我手机上那个周末歌单”,车机就从你手机里把歌单扒出来了。语音这块也不用每次都喊唤醒词,就像跟副驾的人聊天,说一句它应一句。
2.0T的VC-Turbo发动机,压缩比能在8比1到14比1之间自己调。这技术听着玄乎,实际感觉就是该省油省油,该给力给力。跑国道的时候佛系开,表显油耗能到6升多;上高速超车,油门踩深点,推背感也不含糊。有次导航识别出前面是长坡,发动机声音变了个调,销售说那是系统提前调到高性能模式了。
座椅这事得细说。我腰椎间盘有点问题,开车超过两小时必酸。周末去郊区玩,来回三百多公里,中间就在服务区上了趟厕所。下车的时候发现腰居然没啥感觉。那个NASA零重力座椅不是噱头,坐垫软硬程度刚好卡在陷进去又不塌的那个点上,腿托还能单独调角度。后来我特意测了下,时速60开着,车里噪音才56分贝出头,比家里空调声还小。
高速上开ProPILOT辅助驾驶的时候,挡风玻璃上会投出虚拟的车道线和车距标识。这玩意儿我在朋友那台三十多万的电车上见过,现在二十万出头的燃油车也有了。跟车、变道都能应付,虽然不敢完全撒手,但比自己盯着轻松不少。有个功能挺实用,下车后用手机APP能让车自己倒进窄车位,在老小区停车方便多了。
价格这块挺有意思。顶配21.98万,跟雅阁、凯美瑞差不多。但那俩车机还是老那套,按键唤醒语音,装个新APP都费劲。天籁这套鸿蒙生态,手机上常用的应用基本都能装,微信语音能直接在车里放,还能语音回复。美团订单状态也会同步到中控屏上,外卖快到了会提醒你。
试驾那天碰到个换购的老车主,开了八年老天籁。他说本来想换电车,看到新款有鸿蒙又是2.0T,就没犹豫。“续航没焦虑,智能也跟上了,干嘛还换电?”另一个深圳来的客户说车机反应比特斯拉还顺,手机一靠近就自动连上,导航音乐无缝接力。
OTA这事挺新鲜。燃油车也能空中升级了,不光车机系统,发动机控制逻辑、辅助驾驶策略都能远程优化。11月要推送个“情景模式”,根据时间地点天气自动调整座舱氛围。上班通勤空调自动调低温度,播放新闻;周末郊游开全景声音乐,氛围灯调暖色。这感觉像是车在慢慢学你的习惯。
数据安全这块官方说得挺明白。所有数据默认本地存储,云端同步要你自己授权。语音识别在车里处理,不上传服务器。“打开车门”这种敏感指令还要声纹验证。隐私中心能看到哪个应用在调用摄像头或麦克风,随时能关掉权限。虽然不能说百分百放心,但至少比某些品牌偷偷传数据要透明。
襄阳工厂为这车专门改了产线。每台车下线前测72小时,高温低温循环、电磁兼容、多设备连接,两百多项测试。华为工程师常驻车间,保证鸿蒙系统跟车身系统通信零误差。首批车车机启动时间1.8秒,语音识别准确率98.7%,比行业平均高了六七个点。
跟同价位车比,天籁这个定位挺特别。雅阁的车机不支持生态扩展,凯美瑞的芯片还是老款跑不动大应用,帕萨特智能化基本空白。天籁有鸿蒙生态、有VC-Turbo动力、有零重力座椅,三样加一块儿,同价位找不出第二台。就算跟比亚迪汉DM-i这种二十万级国产新能源比,高速稳定性和底盘质感还是有优势。
退订Model 3那天,销售在电话里问我为啥。我说“不是它不好,是我发现自己可能不需要一台有短板的车”。续航不用焦虑,智能化不落伍,舒适性在线。这大概就是很多跟我一样的中年人想要的——既不想被落下,也不想为了新鲜感牺牲实用。
开了一周,唯一的问题是OTA能升级到什么程度还得观察。毕竟承诺是一回事,兑现是另一回事。但至少现在这个状态,已经比我预期的好了。燃油车装上鸿蒙,这事听起来不搭,但用起来居然挺顺。它证明了一件事——燃油平台不是装不下先进电子架构,只是以前没人愿意这么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