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轮轴比”争议:一个营销数字,让多少人看懵了?

小米汽车“轮轴比”争议:一个营销数字,让多少人看懵了?

有阵子没写车圈的事了。主要是这两天被小米汽车的刷屏广告整得有点头大。

刚看到朋友圈又有人在转什么“小米YU7轮轴比3倍,看齐百万豪车”。说实话,我本来都习惯了他们家用一堆自造名词喊口号,之前什么生态链、极致性价比,也是听多了就麻木。这回,‘轮轴比3倍’,数字一摆出来,那谁不心动啊。你随便翻个某宝、某鱼,几乎每家二手车黄牛都跟着加上这个“参数”,卖点直接写明“同价位最强轮轴比”。我看都乐了。

但别急。

这“轮轴比”到底是啥东西?

是雷军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

我专门找了下,一汽丰田的赵东,前几天直接在社交媒体上点名怼小米,说他们这个算法不对。还当面举例,小米车算出来“轮轴比”是3倍,其实真正的标准算法,按轮胎直径除以前后轮轴距来算,得出的就是4倍。甚至丰田自家车型的数据都被算错了。明说了“行业里根本没这概念,全是小米自己造的词”。

我还专门刷了下B站。有个博主还拆了小米汽车的PPT,一个截图停了好久,就是俩轮胎中间能塞下三四个轮子。评论区一堆人就问:到底是怎么算的?有的说按轮胎高度,有的拗成中轴线距离。讲真,普通消费者,十个人里九个谁关注这个?大家要的就是一个爽字。

你要说这算法本质影响谁买单?

80%的还是看表面数字。小米直接在发布会上喊3倍,底下直接点赞两万多。有意思不?更有意思的是,紧跟着一堆车企就跟进。各家PPT呗,前后轮一比,宣传成三倍。谁管你怎么算的,能占领心智就行了。

唉,这事让我想起2016年小米笔记本首发。雷总那句“比一元硬币还薄”。结果镜头拉近了,硬币是立着的,笔记本是平放的。后来手机发布会,又拿红米百元机比苹果万元机音量,赢了。等谈到芯片,就赶紧切页,半句不提。网友直接总结:“这就好比姚明躺着,我站着,然后说我比姚明高。” 好家伙,这方法论都一脉相承。

其实你要说雷军不懂?我才不信。太懂了。营销数字这套,他永远比你以为的还会玩。你没发现吗?行业里面不少人嘴上嘲讽,背地里全学着点。就连360那位大兄弟周鸿祎都发朋友圈说:“所有销售都要学雷军,真是教科书级打法。”

当然,表面笑嘻嘻的底下还是要讲理。毕竟PPT吹一吹无伤大雅,你真信了,那就得小心了。丰田高管出来提醒,大佬都看不下去了。谁都不愿意被一个营销数字绑架,毕竟以后你家新车也得跟着喊“轮轴比”了。回过头一想,不就是数字游戏嘛。你说厂家天马行空,满天飞术语,倒霉的还是最后买单的咱老百姓。

说句公道话,这种“3倍轮轴比”的说法,100%是营销优先。实际性能提升几分?出厂参数变天了吗?没有。就是把计算方式绕了一个弯,只为了更炸裂的数字,好让你在商场灯箱下一眼记住。懂行的都在笑,门外汉却真觉得“买到牛车了”。

你要说真假?道理其实不复杂。第一,看厂家宣传的算法是不是行业公认标准。像这回小米说3倍,结果业内标准一对比,发现明明是4倍,他们自己还算错了。第二,别见着大数字就高兴,有些数据根本没参考价值。就跟某些厂商标“最大支持2TB扩展卡”,实际没人会装一样,噱头呗。

我自己算是看透了。买东西、尤其是大件消费,数字参数就是个参考。不要全信,别死磕,主要还是要试,能上路的才是真的好车。营销数字好看归好看,你要买单前,还是得眼睛放亮点。

最后一句。

我不劝你“盲信”任何一个PPT的“创新参数”,更不劝你“反对”一切新名词。想省心少踩坑,就记住一点:能落到标准里的才靠谱,不能复现的花样数据,看看热闹得了。刚需真想买,货比三家多问问;想凑热闹当乐子,别拿钱包当投票器。

唉,这世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数据游戏,玩明白了你是赢家,迷糊了就等着当冤大头吧。

#小米汽车 #轮轴比 #汽车参数 #营销话术 #买车避坑 #技哥随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