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维透视 舱内激光 安全升维
问界M7的“隐形之眼”如何改写行车安全逻辑
暴雨夜。高速路。
一辆卡车突然爆胎。
轮胎滚向超车道——
后车以100km/h逼近。
传统毫米波雷达沉默。纯视觉系统被强光眩晕。
但问界M7的仪表盘已亮起红光。
激光点云在0.01秒内勾勒出滚动轮胎的轮廓。
刹车踏板自动下沉。方向盘向右微调。
轮胎擦着左后视镜飞过……
这不是科幻电影。
是舱内激光视觉Limera的日常战场。
一、藏在玻璃后的“透视眼”
传统方案总在妥协:
车顶激光雷达像“独角兽”——昂贵又娇贵。
纯视觉摄像头遇强光就“致盲”。
毫米波雷达对静止小物体视而不见。
问界的解法堪称暴力美学:
把192线激光雷达缩成指甲盖大小。
和高清摄像头共同封装进挡风玻璃内侧。
从此——
雨雪天不用擦拭传感器。
冰雹天不怕雷达罩破裂。
洗车工再不会误掰“车顶犄角”。
更颠覆的是感知逻辑:
激光点云扫描物体3D骨架。
视觉系统填充纹理色彩。
当碎石块出现在夜路。
系统看到的不是黑影。
是30cm高、45°锐角边缘的立体障碍物。
二、100km/h的生死分界
真正震撼的在实测场:
漆黑省道 突然滚出轮胎
传统方案:50米报警→30米急刹→追尾
Limera:80米预警→65米启动制动→从容刹停
隧道出口强光眩目
纯视觉:40米发现故障车
Limera:80米标定轮廓轨迹
秘密藏在三重穿透力中:
•光线穿透:激光波长突破雨雾粒子屏障
•结构穿透:识别非标准障碍物(倒伏树干/散落行李箱)
•时间穿透:比人类反射快2.3秒——足够规避3次碰撞
而新搭载的ESA紧急转向辅助。
让车辆学会“思考后路”。
当刹车距离不足。
系统自动规划8°转向角。
擦着障碍物边缘滑过。
三、家庭安全的“钝感力”
真正的安全科技。
不该是顶配专属。
问界深谙此道:
价格钝感
•相比车顶激光雷达方案成本降20%
•省3-5万换80%主动安全能力
维护钝感
传感器终身免清洁
零下30℃照常扫描
空间钝感
5米车身藏下魔术空间:
三排满座时
后备箱仍吞得进4个24寸行李箱
增程版1600公里续航
北京到上海不加油
纯电版30分钟快充500公里
服务区一杯咖啡时间
比加油更快
四、暗夜里的光锥
当激光雷达走出实验室。
塞进20万级家用车。
一场安全平权运动已然爆发:
“以前觉得激光雷达是智商税”
“直到暴雨夜它认出泡水的三角牌”
——成都车主实测留言
传统豪车构筑的科技壁垒。
正被中国方案瓦解。
如同ABS从奔驰S级下放到捷达。
主动安全终将回归本质:
不是炫耀的玩具。
是夜路里握紧你手掌的温热。
后视镜里。
车顶“小鼓包”渐行渐远。
就像马车时代望着蒸汽火车。
有些颠覆看似静默无声。
却让生死之间的距离。
从此多了一束光的厚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