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高速上的车流多到快溢出来了,事故也接连不断。前几天和老王闲聊,他说:这开车,我真觉得现在老司机都不一定稳当。我心里特别认同。驾照这玩意儿,早年凭一张证就能上路,实在是太简单了。
我自己做过几回车企研发,深知流程里每个环节对细节的要求,养成一种挑剔的眼光。相比之下,我总觉得现行的驾驶培训和考核有点皮毛,甚至偏简单。你想,一个人花了十几天培训,最多开个几百公里,然后就被允许上高速,这难道不夸张吗?高速上一次失误可能带来的是不可挽回的灾难。
其实我最早也没想这么严重,觉得考驾照难度这样也挺合理。但最近看了一些数据,发现事故中85%以上是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这让我反思:是不是培训时技术要求、考核标准还不够硬?我估计,哪怕加上夜间复杂路况的训练,效果可能都会好上不少。
说到技术要求,别觉得光是掌握换挡、转向就够了。车企研发里,为了一个小零件,设计师和工程师都会反复试100次以上,追求极致性能。咱们普通驾驶培训里能这么细吗?显然不能。而且供应链中出现的错误对整车影响巨大,类似咱们开车,路况和车辆状况都是变量,你得提前学会应急反应,这点培训现在很少覆盖。
曾有一次,我在4S店维修区碰见一个学员,满脸郁闷地说:教练光教怎么开,我连刹车距离估算都被忽略了。估算刹车距离,看似不值一提,却是高速行车安全关键。就我估算,普通家用车在100公里时速刹车距离差个10米,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曾记录一个朋友说的话:我们那的教练根本没时间教怎么预判和化解突发状况,就怕麻烦。这让我有点心烦。毕竟,驾驶考试不光是过关,更是要让人掌握真正安全技能,不是混个证就行。
对比现在潮流的新能源车车型,买家对智能辅助系统寄予厚望,但我跟你讲,这系统只是辅助手段,开车的魂还是技术。比如同样价位的两台车,A车智能辅助集成好,驾驶感受舒适;B车稍差点,但如果驾驶人本身没技术,辅助再好也容易翻车。技术素养缺失,安全感大打折扣。
我之前觉得,或许严格考核会加重学负担,带来不便。但后来想想,安全第一,这负担愿意承担。现在技术发展这么快,考驾照也该升级,别总靠模拟考试机器判分了。要让学员在车山车海里摸爬滚打,掌握更多实战技能和应变能力。
顺便说个跑题的事,我有个老同学当修理工,常抱怨:现代车电子系统复杂,外行根本看不懂,连换个刹车片都能出乱子。这程度,也间接说明车主驾控和维护知识要同步提升,不然车和人都吃亏。
这需要交管部门、驾校和车企一起努力。培训内容得更丰富些,加入更多实地驾驶考察,也许还得加点心理素质测试。说不定将来还有模拟极端情况的VR训练。对了,我没细想过,假如流程变复杂了,会不会让不少人干脆打退堂鼓,转向打车或者拼车呢?这是个麻烦。
反正我相信,驾驶证不是资格证那么简单,背后是生命安全的担保。有人说考试死板没弹性,我觉得不,是考核内容本身要升级,不能总是走过场,得真刀真枪地提升技术门槛。
我倒有个小细节想留给你:你平时开车,最担心哪种突发情况?刹车失灵?还是突然涌出的逆行车辆?或者是光线盲区?换个角度想,培训能不能针对这些重点漏洞设定专项练?(这段先按下不表)
是不是该给驾照难度敲敲警钟?你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