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5家车企做过保客运营培训,我发现车企最坑的 3 个“无效努力”

你好,感谢关注连确,这是我们的第519篇原创内容。

近日完成了一家汽车集团总部的保客运营培训,这已经是进入到2025年第5家了,比过去2年加起来都多,越来越多的车企认识到进入到存量市场,随着获新客的成本和难度不断提高,充分挖掘保客的价值显得越来越重要。

车企的人素质一向很高,为什么还需要找第三方进行培训,自然是需要引入新的视角,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嘛。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虽然这5家车企品牌起源地不同、定位也各异,但是却踩着类似的“坑”,做着相同的“无效努力”。

无效努力1:终身捆绑

LIANQUE 01

在讲第一个无效努力之前,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Z和Y,希望锻炼出魔鬼的身材,能成功撩妹来摆脱单身,于是他们决定加入一家健身会所,并承诺至少锻炼一年。Z决定一次性付款3000元购买一年的会员资格。Y决定采用月付模式,每个月付250块。那么这样就有2个问题:

1. 谁更有可能定期锻炼?

2. 谁更有可能在第二年续费继续锻炼?

这个问题结合我们身边的例子,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不难。

车企作为一家“健身房”,在排除一开始就准备收钱跑路的特殊情况下,自然是希望客户都像Y一样,坚持来健身(进店),并且取得良好效果(用车感受好),然后自然会选择续费(留存不流失)。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捆绑客户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车企与保有客户并非一次性的博弈,在客户完成新车购买后,从潜在客户成为保有客户,真正的关系才刚刚开始。在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中,虽然不是车企直接与用户接触(直营模式除外),但是在许多方面仍然与客户有直接关系,比如续保、保养、维修、索赔等,客户的需求直接带来了车企的业务触点。每一次触点的感受,决定着客户是否愿意进行下一次接触。在这一点上,用车和健身是相同的道理,决定下一次来不来的是这一次的感受,而并非“捆绑”时间的长短。

有人会质疑,这两者没有可比性,简单的类比欠缺科学性。我们来看看汽车行业的真实案例。

我们曾经调研过某合资品牌头部经销商购买了终身保养服务的客户,最终进店消费的次数。这个经销商的产品设计限制颇少,服务跟车不跟人,每年2次不限公里数。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1/3的客户在到店3次后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再也不进店了。

在分析背后的原因之前,我们抛出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

客户不进店,是不是经销商想要的结果?

该终身保养服务价格并不便宜,因此在新车端进行售卖,难度还是很大的,在高额激励的刺激下,销售顾问还是卖出去不少。按照一般道理来讲,客户购买了高价的服务产品,使用限制也不多(即使车卖了也可以给下一任车主用),保养又是刚需,为什么进店3次(甚至还在三包期内)就不进店了?

我们经过分析,大致找到了原因:体验不好

终身保养服务只能卖一次,不存在复购的可能性。因此,在高额奖励的刺激下,在销售过程中,话术会非常极端,“进店保养不需要再付费”、“用车不需要再花钱了”等,销售人员拿到的高额提成和售后部门并没有分享,反而堵死了售后人员做增项的可能性。客户在进店保养时,如果被营销增项成功,感觉之前被销售骗了,进而对整个店失去信任,感觉被套路了;如果被增项失败,售后人员拿不到提成自然也不会有好脸色给客户看(人之常情,人都是要养家糊口的),客户同样感觉被忽悠。无论哪种情况,体验都不会好,次数多了,自认倒霉就不会来了,哪怕曾经花了高价买了服务(就当作沉没成本)。

任何不考虑复购的产品设计,都会沦为零和博弈。

试图通过长周期捆绑,来达到一次性解决问题的企图都是在挑战人性。

挑战客户排斥大额消费的人性、挑战销售人员为拿奖励而过度承诺的人性、挑战服务人员得不到奖励服务质量下降的人性。

而人性恰恰是最经不起挑战的。

无效努力2:“伪”会员

LIANQUE 02

车企不缺钱,也不缺想法。为了留住客户,自建APP,花费众多资源建立起了“会员”体系。

这种会员体系精心设计了成长体系,每日签到获得积分、完成任务获得积分等,积分可以兑换各种实物产品或者各式各样的虚拟服务。

所有这一切的投入,只为换来客户在保养时进店(因为积分可以抵扣)、续保时选择经销商或者APP续保(还是因为积分可以抵扣)、出险时先联系经销商或者车企而不是保险公司(我都给你积分了你肯定会第一时间想到我)......

预期的状况没有出现(这里主要是指传统经销商模式的车企),签到打卡不如预期的积极,积分换购就是薅羊毛,消费时就是不来。

客户真没良心?

或者说,有没有可能,会员体系搞错了方向。

会员体系大体上可以分为储值会员、成长会员、付费会员、订阅会员四种类型,不同的类型适合不同的场景。成长会员一般适用于高频消费的场景,汽车行业却是一个非常低频的场景,完美错过。

选择错误,越努力越失败。

强如银行,其信用卡成长体系所投入的资源远高于车企,积分可以兑换的产品或服务的丰富性远高于车企。

试问,各位信用卡用户,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先点开淘宝还是信用卡APP(哪怕你累积了数量可观的积分)?

成长会员体系对于汽车低频场景毫无疑问是个“伪”会员,不关注客户日常用车生活中的高频场景,试图通过积分来吸引客户点开APP,也只会吸引到薅羊毛的积分党,并不会在真正的消费场景中让客户想到你。咱就是个卖车的(修车的),做好本职工作才是王道,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就是舍本逐末。

无效努力3:流失挽回

LIANQUE 03

流失招揽是车企当下一个重要的课题,前文中提到过,当前的市场是存量市场,新增客户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转而寻求在保有客户上挖掘更大价值。个体价值贡献*数量=总的价值贡献,在这个公式的指导下,除了尽量挖掘单个客户的价值之外,也需要增加客户的数量,新客有限那就开始瞄准那些流失客户。

于是乎,投入资源进行流失挽回就成为了一个规定动作。

如何挽回?砸钱呗。

工时打折、配件打折等等各种卑微的举动纷纷出台,只为挽回“变心”的“前任”。

当车企为了前任砸钱陪笑脸时,“现任”在旁边冷冷地看着,眼神要“杀人”。

我们在做过的数十场地培训中,每场都会问一个问题:

“有一个客户,按时来保养,从来都不讨价还价;你推什么产品他都买单,完全信任你。对于这个客户,在他没有主动要求打折的情况下,你是否会主动为他提供折扣?”

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回答“会”。

在我们以开玩笑地方式说出“这种冤大头客户不宰白不宰”时,通常是哄堂大笑,但是很快大家都陷入了沉思,似乎触及到了什么。我们都会调侃保险这个行业势力的很,有奶就是娘。但是我们来看看保险公司是怎么对待他的优质客户的。

优质客户,不出险的客户,保费打折;

劣质客户,出险多的客户,保费涨价。

爱恨分明!

汽车行业内:

优质客户,进店多消费多的客户,不宰白不宰;

劣质客户,不进店已流失的客户,花资源挽回。

讽刺至极。

人也好,车企也罢,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着延续惯性的习惯。毕竟之前的路走了几十年了,走得也还不错,想继续走下去没错。

也有不一般的人,不一般的车企,在发现之前的道路越来越难走时,会思考是不是换条路试试,也许换条路也是错的,但是时代变了,沿着旧地图是找不到新大陆的。预期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如主动寻求改变。

走在旧路上的人,会说,你找死吧!

走在新路上的人,会说,你等死吧!

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有学到,随手点个“👍🏻赞”、“转发”和“❤️在看”吧。如果想要第一时间收到推送,也欢迎给我个“⭐️ 星标”!谢谢你的阅读,我们一起成长。

品牌推广 |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转载开白

请在后台回复

给5家车企做过保客运营培训,我发现车企最坑的 3 个“无效努力”-有驾
图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