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司机喜迎新规,首违不罚拥堵线压无责,权威定性暖心得分

早上接小孩上学,刘师傅在公交站边拉着烟,说听说金华那边现在有个“优驾容错”,开车偶尔来个小失误头一回不扣钱不扣分,说得大家都竖起耳朵。估摸着,这事儿对不少司机还真挺新鲜。细究下来,这算是金华给“好司机”开的个小口子,让那些没什么劣迹、平时不咋违章的人头一回犯点小错误,比如停错位置、超点速啥的,就提醒下,不至于一棍子打死。

金华司机喜迎新规,首违不罚拥堵线压无责,权威定性暖心得分-有驾

某天周末,在新义乌大道上,隔壁小张倒是亲自踩了雷。油门踩快了点,超速没到规定上限,被警察叔叔拦住。本来还心里烦,这下可麻烦了。结果民警一查,这哥们俩几年没咋违规,给他来句“优驾容错”,只口头警告一番,整个过程三两分钟。他事后在车友群里自嘲,说这是运气,也是对平时守规矩的褒奖。

但这些“优驾容错”,也不是啥都能宽的。比方说喝了酒敢碰方向盘、或者习惯一脚油门飙出限速一大截、开快了还打着电话、或者货车客车超载这些“要命的事”——那些是碰都别想碰,一旦中招,严查到底,点子扎手。倒是师傅常念叨,像什么第一次误停、错走导向、红灯线压了点线头、城市路有时候没系安全带啥的,多半可能被容错进“小黑屋”,只限警告一次。可别以为有第一次就有下次,只能“白莲花”一次,下回还这么来,可别哭鼻子。

金华司机喜迎新规,首违不罚拥堵线压无责,权威定性暖心得分-有驾

村口那几年新来的交警小程讲过,真出现事故或把路堵了,别说优驾容错,啥情面也没得讲。安全总归是排第一的。隔壁李姨还瞎传,说只要给警察说“我头一次”,啥都能不罚。其实不对,这政策讲究还得看两年内没同样错误、跟六个月内干净记录,且以前拖着没处理的老违章全得结清。

有趣的还在些“冷门配置”上。有车主在群里问,既然高速分界线压线头一回不罚,那有车的提醒线辅助算“外挂”吗?群主老周打趣:“道中绝技哪能这么胡用?指望机器天天保你清白路,怕不是得关小黑屋里自省!”亲测那种一脚就晃到实线的,新手更易犯,倒不是配置多高级,而是自己习惯问题。

金华司机喜迎新规,首违不罚拥堵线压无责,权威定性暖心得分-有驾

倒是本地一些“豪横”的老车,缺少不少当下新车都有的主动安全辅助,这种车就更得靠自己小心。原来县城修车厂的老赵叮咛:系统没设施该怎么罚还得罚,别迷糊!有辆老捷达,明明灯光都得手动搞,但晚上上高速不打转向灯,头回警告也行,二回儿就得出“血”。所以低配车主更容易“踩雷”,这事还真没啥技术含量。

另提一句,金华地界高速和国道分布密集,每到节假日外地车多,司机紧张,误操作本就常见,“首违不罚”方便不少人松口气。但别侥幸,每回亲戚聚会话题聊起,总有人说,“有了优驾容错,稀里糊涂的老问题照旧得改。”师傅打断,“记住,好习惯都是平时养成的,容错是人情,不是本分,别嘚瑟。”

邻居程叔去年7月新提广汽传祺,配置一堆碰撞预警。那回高速路口打错灯,警察刚准备叫苦,查后台纪录,人家头一遭,白条开路,两分钟就得放人。他回来说:“警察也不是铁面无情,谁诚实,谁守规矩,政策就是给这帮人留个后门。”微信车友群里还真有不少晒自己糊里糊涂的“头错”,倒也没人拿当笑话——毕竟,多走一步是福不是祸。

有几次夜班送货路上见着大货突然右打灯未打灯,一脚踩急刹。现在政策出来了,不少运货司机都在琢磨,是不是自己再也不用担心一不小心就吃大罚。可惜头一回过了,怎还敢再来第二回。

多了这些绕口的细则,有时候甚至互相调侃说以后查违章得用写小说的脑子核查得清清楚楚。有些旧车没啥辅助配置,开车全靠经验和意识,年轻司机老觉得反正有容错心大,张罗着对比新老车谁更容易被警告也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等哪天谁再拍段子,估计又成朋友圈笑料。

前会儿销售小李说市里有个车主被警告后,转身就把那台用来送快递的二手面包车升级成了带LKA(车道保持)的新车。说到底,技术进步和政策宽松一起上阵,再赶上师傅一句:“方向盘还得你自己掂量。”这路能走多远,全靠平日那点小心力气。

信源:金华发布、维修师傅、车友微信群闲聊、邻居口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