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市变局:450公里增程续航为何成车企新战场?

最近新能源车圈突然刮起一股增程式风潮,智己、小鹏、小米三大品牌像约好了似的,齐刷刷亮出纯电续航450公里的新车型。这波操作让人纳闷:当初喊着"纯电才是未来"的车企们,怎么突然集体调头抢滩增程市场?

新能源车市变局:450公里增程续航为何成车企新战场?-有驾

智己LS6增程版打头阵,66度电池包撑起450公里续航的招牌,但这个配置直接把价格顶到30万区间。业内人一看就明白,这更像是技术实力的展示品——真要走量还得看后续能不能把价格压到25万以内。同场竞技的小鹏X9瞄准家庭用户,同样标称450公里续航,显然吃准了消费者对长途出行的电量焦虑。造车新势力小米更绝,第三款车直接定位"库里南级别"的豪华SUV,看来是要用增程技术给品牌镀金。

有意思的是,这些新玩家入场时,老牌选手早就摸透了市场脾气。像腾势D9这类插混车型,销量反而比自家纯电版本更风光。消费者用钱包投票说明一切:现阶段大家更在乎"不耽误事",而不是参数表上的漂亮数字。华为系推出的尚界H5就很务实,虽然续航只有230公里,但配合15-20万的亲民定价,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首次带进这个价位段。

新能源车市变局:450公里增程续航为何成车企新战场?-有驾

技术参数背后的生意经值得玩味。搭载66度电池的车型,光电池成本就要八万多,这让车企陷入两难:堆配置怕卖不动,砍配置又怕没竞争力。上汽这类掌握发动机技术的企业反倒显出优势,自研动力系统能省下真金白银,最终让利给消费者。眼下充电桩布局仍不均衡,增程式就像给电动车上了道保险,这个卖点对精打细算的家庭用户特别管用。

新能源车市变局:450公里增程续航为何成车企新战场?-有驾
新能源车市变局:450公里增程续航为何成车企新战场?-有驾

这场续航竞赛里藏着个有趣现象:标称续航和实际体验之间存在巨大鸿沟。以往标200公里的车型,扣除充电损耗和空调能耗,真实里程往往打七折。现在虽然标到450公里,但用户更关心的是冬天开暖风跑高速时,表显数字会不会"缩水"得厉害。有车主算过账,日常通勤若能保证300公里真实续航,基本就能摆脱天天充电的麻烦。

新能源车市变局:450公里增程续航为何成车企新战场?-有驾

价格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门槛。小鹏X9和尚界H5之所以被看好,关键是把技术升级控制在合理溢价范围内。反观那些冲着"续航冠军"头衔去的车型,消费者难免要掂量:多花七八万买那多出来的100公里续航,到底划不划算?毕竟省下的购车款,够加五年汽油了。

造车这场马拉松,参数只是起跑线,真正的较量在用户体验。450公里续航的旗帜能吸引眼球,但最终决定销量的,还是车子能否让车主省心省钱。就像手机行业经历过像素大战一样,新能源车的续航竞赛也该进入务实阶段了。

技术终究要为生活服务。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