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销售一上来就吹 “三元锂续航 600 公里”,现在倒好,都指着磷酸铁锂的车型说 “安全又便宜,开着放心”。
朋友本来还纠结续航,结果看到隔壁展台贴的 “磷酸铁锂针刺不起火” 的海报,再一算能比同续航的三元锂车型便宜 2 万多,当场就拍板定了磷酸铁锂的车。
这要是放在五六年前,根本不敢想?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三元锂是 “高端货”,磷酸铁锂就是 “低端替代品”,怎么才几年功夫,风向就彻底反过来了?
其实绵琢磨过,磷酸铁锂能 “熬死” 三元锂,还真不是靠运气,而是摸准了市场的脉:从 “拼极致性能” 到 “求实用安全”,这波转变里,磷酸铁锂刚好踩中了所有关键点。
举个栗子,以前大家买电动车,最担心的是 “续航不够半路趴窝”,所以三元锂凭着 250-320 瓦时 / 公斤 的能量密度,能把续航做到 600 公里以上,自然成了香饽饽。
但现在不一样了,就算是 10 万级的家用车,磷酸铁锂的续航也能做到 500 公里以上,日常通勤一周一充都够,跑长途还有快充,续航焦虑早没那么重了。
反而 “安全” 成了新痛点,毕竟谁也不想开着车担心自燃不是?
这里有组数据绵得提一嘴,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2024 年动力电池安全报告》,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里,三元锂电池的自燃事故发生率约为 0.03%,而磷酸铁锂电池仅为 0.01%,差了整整 3 倍。
可能有人觉得 “0.03% 也不高” 但你想想,要是全国有 1000 万辆三元锂电动车,就可能有 3000 辆出自燃事故,这概率放在自己身上,谁都受不了。
而且磷酸铁锂还有个优势,就算发生碰撞,也不容易起火爆炸,之前看过比亚迪刀片电池的针刺测试视频,钢针直接扎进去都没动静,换成三元锂,早就冒烟了,这种安全感,是真金白银换不来的。
除了用户需求变了,磷酸铁锂的 “底气” 还来自产业链的韧性:这玩意的原材料,我们中国自己就够了。
懂的都懂,三元锂最头疼的就是原材料依赖进口,比如钴,全球 80% 的储量在刚果金,这几年一有点动荡,钴价就跟坐过山车似的,2023 年上半年还涨到了 50 万元 / 吨,下半年又跌到 30 万元 / 吨,车企根本没法控制成本。
镍也一样,70% 依赖印尼,去年印尼还搞了个 “镍矿出口限制”,差点让不少三元锂车企断了料。
但磷酸铁锂不一样,它用的是铁和磷,我国磷矿储量占全球 22%,主要在云南、贵州;铁矿更是多得用不完,随便一个钢铁厂都能供应。
原材料自主可控,价格就稳得住,2022 年到 2024 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从 16.4 万元 / 吨 跌到 4.2 万元 / 吨,跌幅 74%,而三元锂正极材料因为钴、镍价格波动,跌幅才不到 50%。
成本下来了,车企就能把车卖得更便宜,比如五菱宏光 MINIEV,用磷酸铁锂电池的版本起售价才 3 万多,要是换三元锂,至少得贵 1 万,普通老百姓肯定选便宜的?
而且绵发现,磷酸铁锂还悄悄打通了另一条路:储能。
这几年我国不是大力推新能源嘛,太阳能、风能白天发的电用不完,晚上又不够用,就得靠储能存起来。
以前储能都用抽水蓄能,受地理限制大,建个水库得好几年。现在不一样了,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装在集装箱里,拉到现场就能用,灵活得很。
据 CNESA中国储能协会的数据,2024 年我国新增储能装机容量里,磷酸铁锂电池占比高达 82%,比 2020 年的 35% 翻了一倍多。
储能需求一上来,磷酸铁锂的产能就更大了,规模效应又把成本压得更低,反过来又促进电动车领域的应用,这是良性循环?
再说政策层面,可能有人觉得补贴退坡对磷酸铁锂是坏事,其实不然。
2019 年补贴砍了 50% 之后,三元锂的高成本劣势一下就暴露了:以前靠补贴能掩盖 2 万多 的成本差距,补贴没了,车企要是还用水涨船高,消费者根本不买账。
而磷酸铁锂因为成本低,车企不用怎么涨价就能赚钱,自然愿意推。
而且除了补贴,双积分政策也帮了大忙,车企要降低平均油耗,就得多卖电动车,磷酸铁锂的车便宜,走量快,能快速拉低平均油耗,拿到更多积分,这对车企来说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还有国际市场的变化,也挺有意思的。
以前欧美车企都瞧不上磷酸铁锂,觉得是 “中国特供的低端技术”,比如大众早年的 ID.3,在欧洲只用三元锂,到中国才勉强加了个磷酸铁锂版本。
结果 2022 年欧洲能源危机后,消费者开始在意价格了,三元锂的 ID.3 卖不动,换成磷酸铁锂版本后,价格降了 3000 欧元,销量一下涨了 25%。
现在宝马、丰田都在跟宁德时代、比亚迪谈磷酸铁锂的采购,连特斯拉柏林工厂都开始装磷酸铁锂的 Model Y 了。
据 SNE Research 的数据,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里,磷酸铁锂占比 68%,而 2019 年才 30%,这反转也太快了吧?
不过绵也得说句实在的,磷酸铁锂不是没有缺点,比如低温性能确实不如三元锂,冬天续航会衰减得厉害点。
但现在技术一直在补这个短板,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加了热泵空调,-20℃的续航保持率能到 75%,五菱的神炼电池用了高锰技术,-20℃续航保持率甚至能到 85%,虽然还不如三元锂的 90%,但已经够日常用了,毕竟北方冬天也不是天天零下 20 度不是?
而且绵觉得,磷酸铁锂能赢,本质上是我国制造业的优势体现:不是追求最先进的技术,而是追求最适合市场的技术。
三元锂的能量密度高,技术上确实更先进,但它依赖进口原材料,成本高,安全风险大,不符合普通用户 “安心、实惠、够用” 的需求。
而磷酸铁锂刚好相反,原材料自主、成本低、安全高,虽然性能不是最极致,但刚好契合了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这种 “接地气” 的技术路线,才是最厉害的。
现在再回头看标题,“磷酸铁锂,终于熬死了三元锂”,其实 “熬死” 有点夸张,三元锂在高端车型上还有市场,比如续航要到 700 公里以上 的车型,还是得用三元锂。
但对于 80% 的家用车市场,磷酸铁锂已经成了绝对主力,而且这个趋势还会继续。毕竟用户买电动车,不是买 “实验室里的技术”,而是买 “每天能放心开的工具”,磷酸铁锂刚好做到了这一点。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