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4万,裁员1.3万:汽车业冰火两重天
清晨。
一边是小米YU7交付中心灯火通明。
新车鱼贯而出。
另一边是博世德国工厂会议室低气压。
裁员计划白纸黑字。
这就是2025年的汽车行业。
冰与火。
正在猛烈碰撞。
小米YU7:流量与实力的双重奏
3分钟。
20万台大定。
这不是神话。
是雷军微博上滚烫的数字。
如今。
上市三个月。
交付已突破4万辆。
数字背后是策略。
更是野心。
为什么成功?
续航835公里起步。
激光雷达全系标配。
定价25.35万起。
刀法精准。
直击Model Y腹地。
更关键的是——
小米把手机战法复制到汽车。
线上引爆。
数据轰炸。
雷军亲自带货。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交付周期长达一年。
测试车痕迹风波。
配置描述曾出错。
流量是双刃剑。
一点瑕疵都会被放大一万倍。
博世裁员:传统巨轮的艰难转向
1.3万人。
相当于一个小城市人口。
博世汽车业务部到2030年前要裁掉的数字。
德国工会愤怒了。
“会像狮子一样抗争”。
但管理层说别无选择。
为什么?
时代变了。
电动车结构更简单。
所需劳动力比燃油车减少一半。
博世的核心优势——发动机控制、燃油喷射系统——需求锐减。
同时中国供应链崛起。
地平线、禾赛、保隆科技……
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抢占市场。
博世汽车业务利润率仅3.8%。
远低于7%的目标。
每年需削减25亿欧元成本。
裁员成了不得已的止痛药。
行业暗流:新旧世界的更替
这场变革不止于博世。
大陆集团裁员5500人。
采埃孚计划在德国裁员1.2万人。
法雷奥全球裁员1150人。
传统供应链正在崩塌。
同时新势力在加速。
蔚来、小鹏全域自研。
比亚迪、特斯拉垂直整合。
零跑自称10万元成本中7万元部件自制。
主机厂要把核心技术握在自己手中。
这意味着什么?
传统供应商模式面临瓦解。
过去卖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
现在车企可能只要硬件。
利润空间被挤压。
价值重心转向软件、芯片、数据。
这就是博世们裁员的核心原因。
也是小米们爆发的基础。
未来已来
汽车行业从未如此分裂。
一边是高歌猛进的新势力。
交付量节节攀升。
一边是传统巨头的断臂求生。
没有中间地带。
要么适应。
要么出局。
对消费者呢?
更长的续航。
更智能的驾驶。
但也要忍受更长的交付等待。
面对更复杂的品牌选择。
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会更快。
更剧烈。
你准备好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