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传得沸沸扬扬,那就是特斯拉在美国市场推出了一款新的Model Y,价格便宜了不少。
这款车被叫做“标准版”,售价不到4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28万多。
消息传到国内,很多人就开始盘算了,如果按照特斯拉一贯的定价习惯,这款车将来要是在中国生产销售,价格很可能直接下探到23万元左右。
一听到这个数字,不少人心里都开始活络了,23万买一台挂着特斯拉标志的SUV,听上去确实相当有吸引力。
但是,咱们先别急着高兴,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这个便宜了的价格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门道,这台车究竟值不值得我们期待,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得先弄明白,这台所谓的“标准版”Model Y,到底是在哪些地方省下了成本。
不看不知道,仔细一对比就会发现,这台车在很多方面都做了简化,甚至可以说是做了不小的妥协。
首先从外观上看,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车头。
新款Model 3和之前的高配Model Y上那个很有科技感的贯穿式灯带,在这台标准版上直接被取消了,整个前脸看起来就素净了不少,少了一点未来感。
车轮也从更大尺寸的换成了标配的18寸,虽然也能用,但视觉上确实不够大气。
要想换个好看点的19寸轮毂,那就得另外加钱了。
更有意思的是车身颜色,现在只有灰色是免费的,如果你喜欢白色,得多花一笔钱,喜欢黑色,那就要花更多的钱。
这种做法,明面上是降低了起步价,但实际上是把以前很多标配的东西变成了选配,想买到一台自己满意的车,最终花的钱可能并不少。
如果说外观上的变化还能接受,那车内的改动就更直接地影响到日常用车体验了。
一坐进车里,你就会发现,原来高配车型上的皮质座椅,现在变成了织物材质的。
座椅的通风和加热功能,这两个在冬天和夏天特别实用的舒适配置,也全部被取消了。
方向盘的调节方式从方便的电动调节改成了手动,每次调整都得费点力气。
中控台下方也改成了类似皮卡Cybertruck那种开放式的大储物格,虽然能放不少东西,但看起来的档次感确实下降了。
对于后排乘客来说,待遇也打了折扣,原来那个可以看视频、调空调的小屏幕不见了,空调出风口也变成了需要手动拨动的。
音响系统更是缩水严重,喇叭数量从十六个大幅减少到了七个,那个能带来震撼低音效果的低音炮也一并消失了。
就连之前特斯拉经常宣传的、能过滤PM2.5的HEPA高效滤芯和听起来很厉害的“生物武器防御模式”,也降级成了最基础的普通滤网。
这一系列的减配看下来,感觉就像是买了个精装修的房子,结果交房时发现变成了简装。
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在一些核心功能上,这台标准版Model Y也做了调整。
比如说驾驶辅助系统,虽然基础的Autopilot功能还在,但能够自动保持车道居中行驶的自动转向功能被取消了,剩下的主要就是自适应巡航,也就是能跟着前车跑,但不能帮你“把着”方向盘了,智能化体验打了不小的折扣。
悬挂系统也换成了成本更低的被动减震,对路面颠簸的处理能力会比高配车型差一些。
甚至连后视镜电动折叠和收音机这种非常基础的功能都给取消了,以后想听广播,就只能用自己的手机连接蓝牙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动力和续航。
这台标准版Model Y改成了单电机后轮驱动,电池容量也相应减少了,续航里程从五百七十多公里降低到了五百一十多公里。
加速能力也变弱了,百公里加速时间从五秒多延长到了六点八秒,虽然这个速度在普通家用车里还是很快的,但已经没有了特斯拉那种标志性的迅猛提速感了。
充电速度也稍微慢了一点。
总的来说,这台车在性能、舒适性和科技感上都做了全面的简化,为的就是把价格降下来。
那么,这样一台车如果真的以23万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会有多少人愿意买单呢?
这个问题就得结合我们国内的市场环境来看了。
现在二十多万这个价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国产品牌在这个领域里可以说是高手如云,比亚迪的汉和唐,用料扎实、配置丰富;小鹏G6,智能化水平非常高,自动驾驶和800伏快充是它的强项;蔚来的车虽然贵一点,但它的换电服务和用户体验是独一无二的;还有像极氪这样的品牌,在设计和操控上也做得非常出色。
这些国产车,几乎每一款都在内饰豪华感、舒适性配置和智能化程度上,把这台“素颜版”的特斯拉比了下去。
中国的消费者早就被这些“内卷”的国产品牌养刁了胃口,大家花同样的钱,自然希望买到配置更高、体验更好的产品。
特斯拉想单靠一个品牌标志和被简化后的体验来打动大家,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特斯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背后其实是马斯克的一盘大棋。
他现在考虑的,可能已经不完全是靠卖车本身来赚钱了。
特斯拉近几年的销量确实很惊人,但这里面有一部分是靠着各种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推动。
随着这些政策逐渐退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光靠降价和减配是很难一直维持优势的。
马斯克真正的目标,可能是想把特斯拉打造成一个像苹果公司那样的平台。
这台便宜的Model Y,就像是一张入场券,它的作用是尽可能多地把用户拉进特斯拉的生态系统里来。
一旦你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后续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你的车机系统可能会不断地向你推荐付费升级,比如花钱订阅功能更强大的FSD全自动驾驶软件,或者付费解锁一些被硬件预埋但软件锁定的功能。
未来,当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络建成后,你的车甚至可以在你不用的时候,自己出去接单赚钱,而特斯拉则从中抽取服务费。
从这个角度看,这台车只是一个硬件载体,一个入口,真正能持续带来利润的,是后续的软件和服务。
这或许才是特斯拉推出这款“廉价版”车型的真正意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