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让大伙儿都看乐了,那就是特斯拉搞出来一个号称“史上最便宜”的新车。
按理说,便宜是好事,能让更多人买得起,可大家仔细一瞅,这哪是降价福利,这简直就是开盲盒,开出来一个啥都没有的“毛坯房”啊。
马斯克这一出,到底是想干啥?
是真觉得咱们消费者好糊弄,还是说他有啥咱们普通人看不懂的高深谋略?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说道说道。
事情是这样的,特斯拉在美国官网上悄悄上架了两款新车,分别是标准续航版的Model Y和Model 3。
价格嘛,听着是挺诱人,Model Y卖差不多28万多人民币,Model 3便宜点,26万多。
这价格一出来,立马就顶上了“史上最便宜特斯拉”的名头。
马斯克以前不是总说,他要造人人都能开得起的电动车吗?
大伙儿一听,哟,这是要兑现承诺了?
眼看着梦想照进现实,结果点开配置单一瞧,心瞬间凉了半截。
就拿卖得最好的Model Y来说吧,这个所谓的“标准版”,简直朴素到了让人心疼的地步。
车里面,除了那块标志性的大屏幕还给你留着,其他能省的,马斯克是一点都没客气。
座椅给你换成了最基础的布料拼接的,跟咱们国内十几万的网约车配置差不多。
大冬天特实用的后排座椅加热?
对不起,没有。
能让后排乘客安生点的小屏幕?
更别想了。
音响系统也给你减配,轮毂也换成了最小最基础的。
坐进这车里,估计你都得恍惚一下,怀疑自己是不是买了个模型。
有网友就开玩笑说,这哪是买车啊,这就是买了个带轮子的特斯拉车标,剩下的全靠自己脑补。
更让人觉得哭笑不得的是这定价策略。
这个“毛坯版”比配置齐全的高配版,也就便宜了五千美金左右,换算下来就三万多块钱。
在美国那个地方,三万多块钱都能买一辆不错的二手车了,为了省这点钱,牺牲掉几乎所有的舒适性配置,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不划算。
而且还有个更有意思的事,你要是买了这“毛坯版”,觉得实在太寒酸了,想自己花钱把那些被砍掉的配置再一个个加回来,最后总价一算,嘿,比直接买高配版还贵!
这操作不就是明摆着告诉大家,要么你就忍受这个“毛坯房”,要么就老老实实多花钱买“精装修”,想自己动手搞“简装”,门儿都没有,还得让你多出钱。
这消息传到国内,咱们中国的车主们可就彻底不淡定了,社交媒体上一片都是调侃和吐槽的声音。
为啥咱们反应这么大?
说白了,就是咱们早就被国内的汽车厂商们给“惯”坏了。
你现在拿着二十多万的预算去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逛一圈,那简直是神仙打架。
有的车企直接把“冰箱、彩电、大沙发”这家庭三件套给你搬进了车里,让你出门在外也有家的感觉;有的车企服务做得跟海底捞似的,换电比加油还快,让你感觉自己不是买了辆车,是请了个贴身管家;还有的在智能驾驶上玩命地卷,车子能自己下地库找车位,比老司机还稳。
在咱们国内这些配置拉满、服务到位的“六边形战士”面前,特斯拉这个“毛坯版”Model Y就显得特别格格不入,像是一个从十年前穿越过来的老古董。
它凭什么觉得,就靠一个特斯拉的标,就能让见多识广的中国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钱,去买一个连座椅加热都没有的“工业半成品”?
那个特斯拉一车难求,大家排着队加价买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买车可精明着呢,不仅要看品牌,更要看实实在在的配置、技术和服务。
想靠一个牌子就收割市场的想法,在我们这儿已经行不通了。
那问题就来了,马斯克这么精明的人,他能不知道这些吗?
他当然知道。
他之所以这么干,其实也是被逼无奈,背后都是生意经。
你看这几年,特斯拉的销量增长明显慢下来了,尤其是在中国、欧洲这些主要市场,都出现了下滑。
反观咱们的国产品牌,一个个生龙活虎,新车跟下饺子似的,一款比一款厉害。
特斯拉呢?
Model 3和Model Y这两款主力车型,卖了这么多年,除了小修小补,大的变化几乎没有,大家早就看腻了。
面对这种压力,特斯拉要想继续赚钱,就得想办法开拓新客户,把车卖给以前那些想买但预算又差一点的人。
这就像那些奢侈品大牌,会出一些帆布包、小卡包一样,虽然拉低了品牌的档次,但能让更多喜欢这个牌子但买不起主线产品的人,也能拥有这个牌子的东西。
马斯克赌的就是,市场上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买车最看重的就是那个标,车里有啥不重要,关键是开出去得是特斯拉,得有这个面子。
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辆“挂着特斯拉标的家用车”,只要价格合适,配置再简陋也能接受。
但说到底,这终究是一步险棋,而且治标不治本。
大家别忘了,特斯拉当初为什么能火遍全球,成为改变汽车行业的“鲶鱼”?
靠的不是便宜,而是颠覆性的创新。
是它那极简的内饰,是它那划时代的整车在线升级(OTA),是它那踩下电门就飞出去的强悍性能。
这些才是特斯拉的灵魂。
现在反过来,靠不断砍掉配置来降低价格,这无异于自废武功,是在一点点消耗过去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品牌价值和科技光环。
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另一个科技巨头——苹果手机。
曾几何时,每一代iPhone发布都让人激动不已,因为它总能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可现在呢?
发布会越来越像“科技春晚”,新手机就是换个颜色,摄像头挪个位置,升级一点点无关痛痒的功能,就敢叫“全新一代”。
大家嘴上不说,心里早就觉得没啥惊喜了,这种“挤牙膏”式的创新,让人越来越提不起兴趣。
特斯拉现在似乎也在走这条老路。
如果继续沉迷于这种小打小闹的改动,而不是拿出真正能再次震撼行业的、颠覆性的新东西,那么被市场和消费者抛弃,恐怕也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消费者的热情是有限的,大家永远喜欢新的、更好的东西。
想继续当那条搅动市场的“鲶鱼”,光靠降价减配可不行,还得拿出真本事,靠真正的创新来说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