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巴赫热卖,老板气场全靠车,普通人只能围观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豪车展,那我就是站在展台旁边发传单的那个,不配上台也没资格坐进车里,最多能拍个照,发朋友圈配文:“本人已购迈巴赫S级,请勿打扰。”可惜谣言都不信,不然我也能小火一把。

说起迈巴赫S级,低配落地价都快追平房价了,现在都能不到150万带走“一车一梦想”,确实难得。有句话说得好:“贫穷限制了我的购买欲望,但没有限制我对豪车的审美。”迈巴赫S级这个审美,那就是锦上添花,花里还镶着金边。

迈巴赫热卖,老板气场全靠车,普通人只能围观-有驾

有人说,迈巴赫其实不贵,月销都快破千了。还真别说,8月卖了945台,虽然比上个月的1200多台少了点,但人家依旧稳坐D级商务车圈里的“二把手”,仅次于帕拉梅拉。至于对比隔壁奔驰S级,迈巴赫就是兄弟里那个多喝牛奶长得高的,有气氛、有牌面、有格调。连销量都能比亲兄弟多几百套,堪比家庭聚餐抢饭的“长子优势”。

不过,说到真买迈巴赫的老板,还真是“买菜的路上顺便买保时捷”的那种人。你以为他们会选S580、S680?想多了,大多数老板全都奔着S480来的。S580和S680那种配置,属于“老板中的老板”,S480才是“靠谱的上班族老板”。30万的差价,不买白不买,主要是买个气场,开到客户面前不怕被人从车牌认出来“奔驰S”,怕的是被人认出来不是“迈巴赫S”。在“你是谁”与“你开什么车”之间,迈巴赫已把选择题变成了填空题——这车一出场,身份自行填写。

说实话,迈巴赫S480的配置还不如S450L 4MATIC。跟奔驰S级比,不就是一堆数据上的“你懂的”,配置没高多少,但谁在乎配置呢?人家要的是那个竖瀑式进气格栅——甫一见面就告诉你:这不是一般的奔驰,这迈巴赫啊!王字形的格栅都成了普通话,竖瀑式才是带口音的本地方言,气势一下子就不一样。两边的大灯,一个说自己是像素工艺,一个自称多光束,但无所谓,大多数用车场景都是晚上停在酒店门口,灯亮不亮都没啥感觉,主要是那5米47的车身一摆,轴距再来个3米396,逼格指数直接突破天际。轮圈呢,别以为越大越好,迈巴赫就是要用19英寸“复古锅盖”告诉你:我走的是精致路线,不跟你玩粗野。C柱上还有迈巴赫标志,怕你认不出,生怕暴富而不自知。

豪车设计师脑子里都有个公式:Logo越多、排气越狠、造型越复杂,心理暗示就越强。所以尾部排气也是花活:“双边四出,炸街利器”,去哪都能比隔壁S级多出一层声音,连英文字母都是点睛之笔——迈巴赫,叔叔家才有的车。

奔驰人马也是懂国人心理的。迈巴赫上搭载3.0T L6发动机,对比S450L还多0.5T,是不是有一种“你行你上”的竞争心态。商务车都到D级+了,要是还用2.5T,那就像穿耐克的拖鞋上班,有点莫名的尴尬。谁还不是个体面人?动力得大,有身份,才够大气。

内饰部分,都是“一床锦缎镶钻石”,你坐S级也是皮座椅,坐迈巴赫也是皮座椅。差别就是后排能躺着,还给你“内置电子腿托”——保证老板把腿翘得比房贷周期还长,还配了加热和通风功能,保准一年四季不同温度的快乐体验。后排多媒体系统虽然不如在家看电视自在,但你信吗?老板通常只会用来刷个股价或者新闻,连电影都懒得看。毕竟人在格局里,只要坐得舒服,不管消息好坏都能淡定“呵呵”。

迈巴赫热卖,老板气场全靠车,普通人只能围观-有驾

至于这些车到底为什么热卖?其实很简单。95%的购买力都决定于客户实力,剩下的5%靠面子。如果你买不起迈巴赫,就像我这样——最多能买个同款模型,再拍个买家秀。如果你买得起,你可能还会犹豫下:“要不要再添点买帕拉梅拉?”毕竟迈巴赫只是第二名,说明大家都不追常规,反正都是“花钱买方便”,顺便买点“难以言说的认同感”。

但说到国内市场对迈巴赫的认可以及老板们的消费习惯,你会发现,“总体形势大好,个人情况堪忧”。毕竟销量全靠那些日进斗金的“路人老板”撑场面,你以为人家买的是车,其实买的是“每分钟的自信心增值”。他们也许不懂内饰怎么高贵,发动机多强大,但高端LOGO和长车身带来的优越感,才是每天上路的理由。美国总统坐防弹车,我们老板坐迈巴赫上班,以前是“眼里冒绿光”,现在是“车里藏光环”。

有些人爱追求极致配置,结果发现“配置再高,也比不过一块标志”。还有人偏爱底盘调校,以为更轻盈更稳健就能成名望象征。结果去酒店门口一看,有钱的全买了迈巴赫,不差钱才追求1%的动力升级,加价几十万,提升的不是体验,是气氛。这种逻辑,跟买茅台一样,喝不喝不打紧,放在家里就值钱。迈巴赫也是,你开不开是你的事,别人看见是我的事。

说到气场,这车就像老板的补丁。公司小了点,车必须大一点。客户不多,晚上多停几个圈,视觉冲击有了,业务就上来了。员工绩效再差,开迈巴赫送个单也能多谈点折扣。老板们的心态可以总结为:“钱花了,气场有了,运气也能悄悄补足了。”这种车不需要会开,需要敢买。会开的人多,敢买的人少。

所以迈巴赫的月销945台,不是车圈奇迹,而是老板们团结奋斗的成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交通方便,实际上是为了微信朋友圈里那张“逆光剪影”。你以为落地150万是极限,实际老板们每月还在盘算怎么买第二辆。毕竟买迈巴赫的,不分东西南北,只分资产净值和气场厚度。甭管是董事长还是合伙人,都能在车里找到存在感,有的人甚至连后排都懒得坐,主要是摆设,业内戏称“移动身份认证器”。

迈巴赫热卖,老板气场全靠车,普通人只能围观-有驾

有人说抄底豪车是投资理财,我只能祝他们好运。毕竟市场千变万化,能让你稳定增值的,只有“老板的朋友圈和酒店的停车场”。迈巴赫的“性价比”,看起来是30万的逼格,其实是每分钟的尊严。客户看见你开奔驰S说,这人有点意思。看见你开迈巴赫S说,这人“有点别的意思”。意思多了,生意自然就来了。

至于我呢,最接近迈巴赫顶多是刷了下它的二手车价和月销量。我们这些“隔岸观火型消费者”,唯一的购车秘诀,说出来你别笑——纯靠“精神落户”。看着车轮飞快转动,本体依旧困在公交站,老板们在后排通风加热,我在前排找座,世界的区别大约就是这样。

有一天,如果我买得起迈巴赫S级……不对,我买得起的话,肯定不会只买S级,什么都得来套“迈巴赫版”,哪怕是冰箱,都可能有迈巴赫车标。人嘛,穷的时候追明星,富的时候追车标,什么时候都在P图里活得“特别迈巴赫”。

但话说回来,豪车的世界确实挺荒诞。有人买车是方便出行,有人买车方便炫耀。对部分老板而言,迈巴赫是“每天见几百人都不过瘾”的必备工具。对我这种打卡上班型人物,迈巴赫是“看一眼就心满意足”的童话终章。也罢,开得起不一定活得值,活得值不一定买得起。荒诞吗?当然荒诞。讽刺吗?比我的工资过低还讽刺。车轮滚滚,老板心安。销售排行里,迈巴赫还在高歌,至于我,还是在做“迈巴赫人生的围观群众”。

迈巴赫热卖,老板气场全靠车,普通人只能围观-有驾

最后送给自己一句话,迈巴赫不是万能的,但没迈巴赫,是万万不能的。老板们都知道,没了这车,自己就是没有灵魂的打工人。有了这车,连灵魂都能打包进后排。至于我嘛,灵魂还在等公交,但内心已经“迈”上了巴赫。

现实很残酷,豪车很美好。人生也许就像迈巴赫后排,够躺但不一定能躺得住。那就干脆全都调侃到底,毕竟苦笑也是笑。迈巴赫卖得好,老板们请继续开,我在路边祝你旅途愉快。等哪天梦想落地不到150万,我也去买一台,对着后排自言自语,“老板,今天心情不错吗?”

迈巴赫热卖,老板气场全靠车,普通人只能围观-有驾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