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买爆雷车的年轻人
你可能难以想象,如今那些年轻人,宁愿花十几万元买一台已经“爆雷”的新能源车,与此同时,新车市场还在疯狂内卷,几乎所有品牌都在打价格战。但他们依旧义无反顾地奔赴那片灰头土脸的库存车海洋。16 万元拿下原价近 23 万的极越 07,只需再算上卖旧车和补贴,实际掏出手的只有 14 万。这样的大满配和大降价,足以令许多人眼前一亮——“20 万买不到的三元锂大电池、顶配智能驾驶,10 多万随便开走。”暂时不要讨论风险,这配置谁能无动于衷?
卷价格、卷配置,卷到天花板;有的车开到死都不见新零件,有的品牌直接“死”在用户眼前。人们心中的购车逻辑却已和燃油车时代截然不同。不少买家坦承,只要能开三五年不出大毛病,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以往,换车像过年,多数人恨不得一辆用十年以上,如今,车不过是三年小确幸。那些为了大空间、高智能化和逆天性价比出手的年轻人,分明是“理性赌徒”。 他们拿自己的脚,投票给配置与价格,而非品牌溢价。
但故事的开头,并不美好。宁波吉利工厂二号基地,一排排极越库存车落满灰尘,明明刚下线不久,却已成“孤儿”。前风挡脏得看不见风景,幸好玻璃水还没蒸发完。买家并非毫无防备。真金白银砸下去,看中的是大电池、长续航、全家桶配置——只要不出幺蛾子,管它“三电”最后找谁保。别误会,这不是冷静的押注公司重生,而是对产品本身的信赖——“我买的是配置,不是故事。”有的年轻人,干脆把极越当极氪开,反正底盘件出自同门,连零部件都可通用。至于“失联”的售后,就再厚脸皮点找领克问问,至少半天能有回音。
当然,折扣不是没有代价。愿意去上海总部对质、直奔宁波提车算是最低姿态,更多人还得去小红书、闲鱼、朋友圈乃至车友群翻遍消息。跨省扛着定金找实车,考察电池健康度,为的是抓住那一刀砍下来的性价比,顺便赌一赌未来几年的稳定。如果能通过朋友找老经销商,能捡漏最好,本地“躺平”,跨省也绝不手软。有的车库库存难降温,有的干脆拆件补齐凑新车——一切皆有可能。有人盯着官方清仓,有人专蹲非官方渠道,凡能买到的,都是天上下红包。
人说车如人:爆雷品牌并不等于坏产品。除了极越,哪吒、高合、威马、恒驰——清一色倒在路上。大批运营资金崩链,主机厂倒闭,厂区员工被裁,库存车仿佛没人认领的孤儿狗。可那又怎样?年轻一代的车主们,更在意外观、配置、实际体验。偶尔身边亲友劝说:“公司都黄了,你敢买吗?”但消费观早已转向,只要三电不死、核心体验不掉线,值这个价,用三五年也就赚了。反正油车年代的稳固价格体系、品牌地位、耐用周期,都已失效。
更讽刺的是,新势力死去一批,配置上的“内卷”却诞生了新的黄金坑。十几万的哪吒 L,比二十几万理想 L6还大电池,极越 07 的架构与极氪 001同宗,低价却有高配——哪怕注定不长久,也让人心痒难耐。如果说传统主机厂还守着“级别和价格”的体面,新能源品牌砸烂了这最后的面具:BBA 以外,再无品牌锚点,都是配置和实价拼杀。
买爆雷车的日常,是时刻与不确定性为伍。交车流程混乱、保险难买、板车自运、售后延迟——处处是大坑。甚至连车机终身激活都需要找懂门路。可这些难不倒一心“抄底”的青年。因为他们对售后的需求,也不过就是“主零件、主风险管控”,能有保险兜底就足够,其余皆在计划内。“只要别碰大事故,没什么怕的。全靠自己修,发票不开发也认。”这是一场与新消费观念深度绑定的等级游戏:“反正买的是性价比,挥泪甩卖后的配置,才是真正的灵魂。”
倘有大概率事件砸中,谁都知道维修比新车还贵,爆雷车配件不好找,质保就当没看见。有人三年满电烧坏充电机,只能自费四千、回收泡水件,自求多福。也有人运气极好,捡到接管后新配件、售后群、官方保养。而剩下的人,得赌一把那些尚未彻底破产的品牌,能不能在市场潮水褪尽之后,再搏一次重组生的希望。
为何年轻人爱买爆雷车?归根到底,看重的不是品牌 logo,而是实打实的产品价值。电车不过是工具,不再是身份象征,更不是婚姻筹码。能在合适的价格买到更好的配置、体验、外观,哪怕品牌已死,个税已缴,售后悬而未决,也在所不惜。旧的市场秩序已然瓦解,迷雾重重之下,反而让这些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新锚点”——用更少的钱,薅更多的羊毛。不信你问问,有几个人真在乎上一任车主的故事?品牌雷声再大,不能下海捡便宜,才是真的心塞。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