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德国车企翻车的事儿,听着像国际大片,但细品,是个教科书级的“高端跌落”。咱村大队长老王都说了,别看他出门开人家送的宝马,出了问题,还是俺们的五菱接他跑事儿最靠谱。
这啥事儿呢?2025年10月9号,美国地方法院受理了一起针对保时捷的集体诉讼。起诉的主力是Taycan车主,矛头直接对上保时捷两款家用充电设备——“Mobile Charger Plus”和“Mobile Charger Connect”。别看名字洋气,车主们说,这玩意儿宣传一个样,用起来是另一个样。
保时捷宣传说接入40安培电源,能9.5到10.5小时充满电。结果呢?车主们家里试了一轮,这充电时间直接翻倍。别说赶着下班充车,晚饭都让人没心情吃了。这就算了,它还存在过热问题,说是家里插座被搞坏不止一例,甚至有人担心这事儿能引发火灾。试想你正坐沙发上刷剧,突然车库冒烟了,能不崩溃?
这已经不是保时捷第一次栽在充电设备上了。2023年也闹过一回,当时问题解决得像打临时补丁,给用户退款,还推出带温度传感器的新设备,但人车主说了,这都是表面功夫,根本没解决核心问题。新版设备换了个壳,宣传的“充电时间”和实际的差距还是那么大。关键是,保时捷早就知道设备有问题,还死活不召回。你说,啥叫消费者权益的漠视?这就是。
这事儿,俺撞见村医生王大夫都直摇头。他说:“要俺手里的血压计能这样敷衍,村里的老李、张婶都该上门砸锅送米‘寻仇’了”。车主交着91.80万起的车钱,拿着“顶配生活”的期待,结果呢,虚标宣传,接着召回,日日担惊受怕,不是花钱买车,是花钱找罪受。王大夫话糙理不糙:“高端车企啥都好,咱大山村,还真跑不出这样的毛病”。
去年就爆出,保时捷不只是充电器问题,它电池安全隐患也够呛。2023年年底,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就发公告,保时捷充电线缆存在过热风险,召回了4万多辆Taycan,次年又因为电池短路问题召回了多个车型。这个电池的问题更复杂,牵涉到供应链的问题,从波兰LG解决方案提供的电池到保时捷自己的监管,层层失守。你说,花上百万买车的人能不气?俺都替这些车主生气。
而保时捷好像还沉醉在自己的营销团队的梦里。标榜自己的2025款Taycan拥有320kW快充技术,18分钟能充到80%。乍一听,牛,这充电速度让人拍腿。但家用充电器的破事儿,以及频繁的电池召回,看完谁还信这高端的宣传?这操作像极了村里忽悠外地人的游商,说是“能下地头干活儿的电动三轮”,你买了才发现电瓶不耐跑、轮子不耐扎,一趟没拉回十台水泵就原地趴窝。
这是真实的基层金句了:“技术虚标这事儿,连村里老张都会骂人”。看着高端保时捷还在追捧自己的“性能营销”,俺寻思,要是王秀莲都能看出问题的事儿,这些豪车巨头真也该换换脑子了。
这个故事告诉咱,中国车企现在真是弯道超车的机会。技术支撑不用多说,咱的新能源车技术链条早就全球领先。村里的种粮李石头、发快递的赵建军、干教学的陈春燕,他们都买得起的10万出头的国产新能源车,遇上这些事儿都比保时捷靠谱,啥补贴政策、充电安全防护都不用太操心。石头就买了辆能拉化肥还不趴窝的国产纯电车,过年都能载着一大家子去市里玩。昨日还说:“保时捷能拉俺家腌的萝卜咸菜不?它这性能,怕得高处不胜寒吧”。
拢共这么一大片,说白了就是消费者想要安全、靠谱,而不是虚标的宣传、复杂的召回。你说,咱老百姓想要的,真就离保时捷这些品牌太远了?
讲这个德国车企的故事,也是希望中国车企别犯同样的毛病。放下这些“品牌光环”,抓住真实用户需求,你说不就赢了?半夜赶稿的画师小夏说得好,“充电赶得上俺帮外婆画完鱼塘的速度,比啥快充广告都来得实在”。保时捷的车主听到这话能不想骂人?
别说了,俺先给赵建军发个朋友圈“点拨点拨”,让他知道咱中国新能源多靠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