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热浪未消,成都车展仍旧挤满了人气,无数目光被闪闪发亮的新车吸引过去。
可就在万车竞逐、人声鼎沸的舞台上,魏牌悄然杀出重围,带着高山家族、蓝山、摩卡等一众重磅车型风头无两。
奇怪的是,这个高调登场的长城高端新能源品牌,外表看似“高山仰止”,内里却暗藏玄机。
大家都要问一句:35年车企底蕴,真的能变成魏牌的杀手锏吗?
当新势力们卷起大旗,把经销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时,魏牌却一头扎进了DTC的怀抱,死磕直面消费者模式。
这事听着有点意思:在一片渠道撤退、线下店关门歇业的衰退语境里,魏牌反其道而行,坚持自己开店、自己服务、不和经销商玩“谁抄底谁尬舞”的游戏,这种“咬死不放松”的做法,到底图个啥?
CEO冯复之的话直白得很:DTC不只是自己卖车,也不是单纯铺路扩店抢占地盘,那背后有点向上生长的执念。
他反复提到,魏牌要跟用户建立真链接,而不是单方面推销、陪笑脸、拼命刷广告。
说白了,人家想的是“你先喜欢我,再考虑要不要掏钱”。
合作无间、相互信任,比什么销量爆表都重要。
说到“用户的事亲力亲为”,魏牌是真没少折腾。
先别说什么创新销售渠道,光那一项“上下班通勤试驾”的骚操作,就堪称贴心小棉袄。
在北上广深这种顶级堵车的城市,普通人哪有闲心跑遍各大门店深度试驾?
魏牌随机应变,直接搞出下班、上班接送的试乘服务,让潜在客户在通勤途中体验“本地生活版”MPV,说是体验升级,其实更像品牌自降身段,放下身价混进了你的日常生活。
不得不承认,这种柔性渗透式的用户关系管理,确实走在了同行前头。
你都不觉得自己在买车,就是在顺带看了辆顺风车,还包括专业陪聊解说。
魏牌搞DTC,其实根源还是那句老话:不和价格战扯皮,他们要传递“价值感”而不是盯着“白菜价”。
“搞低价卷死对手,不如卷体验感拉拢粉丝”,这是魏牌的底气和理想主义混合体。
更离谱的是,魏牌不仅和用户当朋友,转身就“吸新势力经验”,变着花样搞多元化服务。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个成绩稳定又家底深厚的“老优等生”,突然向天天被老师表扬、成绩时好时坏的“学霸新同桌”学习交流,把各路优点都往自家身上贴。
凭啥有底气?
别忘了:魏牌背后站着的是长城这棵参天大树。
据了解,长城35年的造车史,踩过多少坑、见过多少大风大浪,只消再加几根支柱,就能稳稳撑起一张覆盖全国的触点大网。
一二线城市自不必说,就连县域市场,这些基层终端“最后一公里”也被拿捏得明明白白。
在内部,35年的供应链管理、生产把控,质量管控体系沉淀,都是新势力所梦寐以求的“底层福利”。
新势力怕什么?
怕没资金断粮,怕供应链短板,怕技术瓶颈。
魏牌的算盘打得响亮:财大气粗、技术扎实、售后靠谱,关键时刻还有长城兜底,敢闯大市场,能熬长周期。
说人话,就是“天塌下来有老大哥顶着,小弟尽情花式创新”。
像高山家族诞生、400多家直营店闪电建成这些“操作猛如虎”项目,背后都是长城公司的强力资源支撑。
新势力常常“PPT造车”,三天一概念,五天一炒作,真正落地却是另一番图景。
魏牌不是没问题,只是从不缺底气。
讲到高山7,各路媒体和车迷都紧盯着价格和配置下死功夫。
30万级市场一众MPV虎视眈眈,高山7硬是用“唯一标配激光雷达”“唯一智能四驱”“最安全”等一堆拉满的buff,把竞品按在地上摩擦。
你随便一盘点,这车几乎步步高于同价位竞手:最快的加速,最灵活的转向,最大“得房率”(其实就是内部空间利用率超高),还有独家配置的大冰箱、超长纯电续航。
MPV领域“内卷”到这种地步,倒不是魏牌一时狂热。
更有意思的是,高山7居然不是一款“利润导向型”产品。
谭健的说法很坦白:这车主攻家庭场景,尺寸控制得刚刚好,停车方便,转弯灵巧,满打满算是为了“开启家庭MPV新时代”这项理想而来。
不妄求利润最大化,就想把家庭用车体验做得极致,这操作,还真有点理想主义味道。
翻翻高山家族的产品线,高山9商务定位,高山8商住两用,轮到高山7,就是彻底为年轻家庭量身定制。
调查结果也很实在,五米零五刚好卡点,既不抢SUV饭碗,也不沦为大面包“过剩配置”。
舒服性超SUV,大空间满足绝大多数六座需求,说高山家族试图“革SUV的命”,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再转到魏牌核心竞争力这道送命题,冯复之直接亮底牌:真诚。
真诚,听起来有点鸡汤,但细扒品牌动作,倒挺有迹可循。
别的车企天天想着怎么薅用户羊毛、套路营销,魏牌的玩法是实打实——产品做工精细,体验样样拉满,连售后反馈都想尽量去亲自解决,让用户不必担心被PUA。
安全这事当然不仅仅指技术,也包括为用户兜底的“情感安全感”。
在这点上,魏牌确实打了一张“暖男”人设,既要做技术实力派,也不忘讨好用户情感,这种两头讨喜的策略说不准就对了当代消费市场的胃口。
回头看看魏牌近十年的发展路,DTC模式逐渐扎根。
新技术一茬接一茬地问世,销量基本没有“起落过山车”的极端表现,市场口碑逐步积累。
魏牌用长城的底气顶后背,用新势力的大胆搞创新,踩准了用户体验这个最敏感的神经。
当然,这一路狂奔并非没坑。
数字化转型、渠道铺设、用户教育、产品定位,每一步都要实际踩过才有真感受。
外界最羡慕的也许是长城的硬核支持和资金线——但别忘了,新势力不少是“砸钱烧车”,反复试错才能走出来。
魏牌的路径,是稳扎稳打加点边界试探,之所以能在新能源颠覆期杀出血路,靠的不是一味“花式整活”,也不是躺吃老本,而是理性和敢冒险的平衡术。
未来是不是能一直“真诚”到底、创新不断,这得时间来验证,留点悬念才刺激。
魏牌说要颠覆中国家庭购车逻辑,让MPV成为主流新选择,这张“愿景图”究竟能不能一个个实现?
其实现在讲答案还早得很。
不过用户可不是瞎的。
市场也早已脱胎换骨——只要你能把体验感、真诚、配置和价格,捏得足够精致紧凑,每一次“卷”都卷出新花样,谁都无法断定你不可能。
新一轮的车型爆发在路上,这话没毛病。
魏牌一路积蓄能量,DTC、家庭MPV、电气智能化,多元并进,不怕你质疑、就怕你无感。
最后,来畅想两句:如果未来的新能源市场,由魏牌这样的新旧混搭代表带着往前冲,会是什么场景?
是持续内卷,被颠覆到最后连卷王都没位置,还是各家互通有无,共赢共生?
你怎么看“长城底蕴+新势力玩法”的这波组合拳?
留言聊聊,说说你理想中的车企,两全其美究竟容易,还是难如登天?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