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召开,长安朱华荣发声,谈汽车机器人与全球标准

10月16日,北京迎来了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这场活动的重量级嘉宾之一,是中国长安汽车的掌门人——朱华荣。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场干货满满的主题演讲《数智赋能,产业同驱,共谱智能网联汽车全球化发展新篇章》。别觉得这些标题太官方,实际内容可是有看头的。

2025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召开,长安朱华荣发声,谈汽车机器人与全球标准-有驾

首先,朱华荣一上来就直言,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将不是我们现在认识的“会联网、能自动驾驶的汽车”,而是能够自我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想想现在60多年前的黑白电视机,再比比现在的智能大屏,这汽车领域可不止是加个自动挡这么简单了。未来,车子能“上天入海”,不仅跑在路上,还能飞飞水里游游,陆海空一锅端,交通的玩法注定要变天了。

按照朱华荣的说法,现阶段智能汽车行业已经呈现跨界融合趋势,比如跟具身智能、低空经济这些新兴领域直接牵手,出行场景从马路、地铁、高铁,变成啥都能开——要去天上,没问题;要下海,安排!有人觉得这听起来离谱,朱华荣偏不这么认为,因为像低空经济和具身智能,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就是“大蛋糕”,都有机会趟一波新增长,比过去传统汽车那点增长空间要宽得多。

当然,别以为天花乱坠就没难题。朱华荣现场直接点名了几个大瓶颈:一是智能汽车还欠点火候,很多极端或者小概率路况数据根本采不全,这就让智能车在有些突发情况下非常难“救场”;二是自动驾驶、功能安全这些领域标准制定跟不上技术迭代,AI和大模型一个星期升级几轮,标准还在“喝茶商量”;三是各国的标准五花八门,单说eCall(紧急呼叫系统)就能搞到企业多花不少冤枉钱,适配不同国家像做数学题一样烧脑。

2025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召开,长安朱华荣发声,谈汽车机器人与全球标准-有驾

说完行业问题,朱华荣开始讲长安自家的动作。他语速加快,谈到长安汽车已经正式“升级”为国家队队员,今年7月刚挂牌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实力不差钱不差地。旗下品牌阵仗很大: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各自有自己的江湖地位和用户群。现在长安汽车控股143家子公司,14.5万人,资产规模3087亿元,这架势,在“新势力”们一片叫嚷里,俨然是内功深厚的老牌高手。

新能源这块,他们提出“香格里拉计划”,阿维塔走高端智能、20万到70万价位,颜值和智慧看齐;深蓝汽车瞄准年轻科技运动,15万到30万价格区间,是年轻人的新宠;长安启源则主攻主流家庭,在8万到25万之间打出性价比。今年1到9月,新能源车全球销量72.4万辆,同比暴增快60%,连朱华荣的话都带劲,因为这数据在如今市场也真不容易。

智能化方面,长安推了“北斗天枢”计划,不光是造车,还折腾了个全球领先的中央环网架构SDA,建实验中心,用AI、大模型、自动驾驶、新能源,把智能安全“泛安全”理念端了出来,让汽车安全不仅是撞不坏,更是主动规避危险。研发也不是嘴上说说,近五年砸了610亿元,全球六国十地布局研发,专利超过2万件,研发团队2.4万噔噔人数,技术中心排名也是稳坐头把交椅。智能网联测试中心长安自己建、新能源智能化平台还愿意开放给合作伙伴——所以不难发现人家真想把中国汽车技术做成“朋友圈”标杆。

更高级的想象,他们已经开始布局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目标是在2028年量产人形汽车机器人,2030年推出飞行汽车产品,把出行彻底甩进“科幻片”赛道。不过这不是画饼,长安已经开始准备商业化运营了。

海外市场,长安搞的是“海纳百川计划”。坚持长期、本地、体系建设、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这些国际化道路,构建“152”全球化布局。这一年海外销量46.5万辆,同比再涨10.7%。光标准制定就参与了229项国际、国家标准,绝不是自说自话,“出海”路线实打实。甚至积极参与全球标准体系建设,这就不是只顾自己了,是真正想要在全球汽车圈里坐一席。

社会责任也没忘,当然这次朱华荣就不展开了,重点还是放在行业升级和全球化。

讲完自家情况,他“顺水推舟”给各国政府提了建议——要求推动标准互认,实现“一次认证、全球通行”。毕竟汽车工业不是互相拆台,标准每次都重新来一遍,企业合规成本太高,消费者也用起来别扭。还是通过国际权威组织,比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等,把技术规范、测试数据、认证结果都连成一条线,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全球化智能汽车生态。长安说自己愿意开放技术和平台,和全球伙伴搞合作,协同创新,一起把全球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拉升。

2025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召开,长安朱华荣发声,谈汽车机器人与全球标准-有驾

朱华荣最后给大会打气,按他的说法,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强调合作,要“众行致远”,不是“独善其身”。换句话说,不是盲目内卷,而是合伙人模式。科技长安做智慧伙伴,当愿意“乘风破浪”。

说到底,这场演讲看似官方,却实实在在揭开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最真实的盖头。智能汽车不仅要能自己跑,还要能自己学习、自己进化。技术迭代没法等标准,公司要是闭门造车,结果可能就是全球都不咋认。反而是敞开合作,共享平台、技术,标准互认,才能让智能汽车真的遍地开花。

车企的路不是只比谁“嗓门大”,而是比谁能一边抓技术、一边谋合作,还能和政策拍得上桌。朱华荣把长安汽车的家底摆出来,加上对行业未来的描摹,又举了全球标准、跨国认证、自动驾驶这些实际难题,最后归结到一点,一条道走到底——大家搭伙一起干,做事情要“行稳致远”。

这场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朱华荣的发言算是把智能汽车的天、地、海都串了起来,既有技术硬实力,也有产业生态思考。他不是只想做中国的汽车掌门人,而是有心炒热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大锅饭。

听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未来的汽车,不只是跑得快,关键还得“脑子好”“圈子广”。聪明的人总能把路走宽,看来长安汽车这步棋,也许真有好戏登场。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