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续航暴涨20公里,并非黑科技!专家揭秘:压榨电池?

各位车友,你们有没有想过,在电池容量丝毫未动的情况下,车辆的纯电续航里程,竟然还能“悄悄”增长?

这听起来是不是像个天方夜谭?

但比亚迪,这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搅局者”,却在下半年悄然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项“黑科技”——“超长续航模式”。

这股风,最早是从方程豹的“钛7”身上刮起来的。

你敢信?

原本CLTC标定180公里的续航,在开启这个模式后,直接飙升到了200公里!

这简直就是给车辆注入了额外的能量,让它能跑得更远。

这还不是孤例,汉DM-i,本就有着230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在推广阶段,更是被宣传到了245公里。

这一下就是15公里的提升,想想看,是不是有点令人心头痒痒?

比亚迪续航暴涨20公里,并非黑科技!专家揭秘:压榨电池?-有驾

当然,这股“续航提升”的浪潮,并不会止步于此。

据我观察,未来比亚迪旗下的更多车型,都可能搭载这项技术。

比如,宋L DM-i,当前112公里的CLTC续航,在“超长续航模式”下,有望达到130公里。

宋Pro DM-i,更是能直奔135公里而去。

就连我一直关注的唐L,如果未来推出六座版本,我猜,它的续航也绝不会原地踏步。

那么问题来了,这究竟是怎么实现的?

难道比亚迪真的掌握了某种“点石成金”的黑魔法?

笔者深入研究后发现,这所谓的“黑科技”,其实就是对电池“压榨”的艺术。

怎么理解呢?

我们都知道,当一辆车的电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比如20%,发动机就该启动介入了。

但即便是到了这个节点,电池内其实还隐藏着一部分“余量”,这部分能量,在正常行驶状态下,是不会被轻易调动的。

对于像唐、宋L DM-i、汉DM-i这类体型较大的车型,它们的电池管理系统通常会在电量剩余15%时,就强制启动发动机。

这15%的电量,是不是感觉有点“保守”?

而“超长续航模式”的妙处就在于,它给了驾驶者一个选项,允许你将这部分“隐藏”的电量也挖掘出来,再多用上10%!

想想看,10%的电池能量,就能实实在在转化为更长的行驶里程,这难道不香吗?

比亚迪续航暴涨20公里,并非黑科技!专家揭秘:压榨电池?-有驾

有人可能会问,那秦PLUS DM-i为什么续航提升幅度没那么大呢?

这其实也很好解释。

像秦L DM-i、秦PLUS DM-i这类紧凑型车辆,它们的电池容量相对较小,其设计本身就允许用到更低的电量百分比。

所以,即使开启“超长续航模式”,也只能再挖掘出5%左右的能量,多跑个8公里,已经算是极限了。

至于汉DM-i,虽然目前还没有正式上市,但245公里的宣传数字,无不指向了这项“压榨”技术的应用。

这背后,是比亚迪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消费者渴望更长的纯电续航,而比亚迪则巧妙地利用现有电池技术,通过软件层面的优化,实现了这一目标。

这无疑是“有比没有强”的福音,也让车辆的宣传数字更具吸引力。

比亚迪续航暴涨20公里,并非黑科技!专家揭秘:压榨电池?-有驾

那么,这项“超长续航模式”,是否会惠及到老车主呢?

这确实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非常希望比亚迪能够开放这项功能给老用户。

一来,这能让老车主也能享受到技术的进步;二来,在进行电池均衡和校准时,也能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为何比亚迪对此“遮遮掩掩”?

或许是出于对技术成本和市场策略的考量。

但无论如何,这项“不加大电池却能增加续航”的技术,本质上是赋予了用户更多的能量使用自主权。

这并非强制的“套路”,而是一种选择。

倘若你觉得它不符合你的用车习惯,或者你倾向于其他品牌,市面上还有众多优秀的选择,毕竟,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是百花齐放的格局。

笔者深以为,比亚迪此次的“超长续航模式”,与其说是“黑科技”,不如说是对现有技术的“精雕细琢”。

它没有颠覆性的创新,却在细节之处,解决了用户最痛的痛点。

这正如古人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比亚迪能够持续领跑新能源市场的关键所在。

比亚迪续航暴涨20公里,并非黑科技!专家揭秘:压榨电池?-有驾

当然,作为一名汽车领域的观察者,我也得提醒大家,任何技术都有其两面性。

过度“压榨”电池,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对电池的寿命产生细微的影响。

但就目前比亚迪所展现的策略来看,这应该是在可控范围内的优化,旨在满足用户对里程焦虑的缓解。

最终,这项技术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否真正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和实惠。

而比亚迪,是否会将其推广到更多老车型上,我们拭目以待。

但无论如何,这次关于“续航”的“小创新”,都足以让我们看到,在看似成熟的技术背后,依然有无限的潜力等待被挖掘。

各位车友,你们对这项技术有什么看法?

在评论区里,咱们一起畅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