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小米集团最新财报及行业数据,小米汽车毛利率在2025年第二季度达到26.4%,超越特斯拉同期的17.2%,成为已公布财报车企中的毛利率领先者。
小米汽车2025年Q2毛利率:26.4%。对比特斯拉同期特斯拉毛利率为17.2%(主因欧美市场销量下滑及车型老化)。
目前行业地位仅次于赛力斯(27.6%),领先理想(19.8%)、蔚来(10.2%)等新势力,且大幅超过比亚迪(约20%-21%)。
增长驱动因素主要是核心零部件降价、单位制造成本降低(如自建工厂效率提升)。SU7 Ultra(售价52.99万元)交付拉高均价,单车利润近5万元。供应商因看好小米前景主动提供优惠账期与成本支持。
小米汽车的SU7/YU7精准对标特斯拉Model 3/Y,通过豪华性能(如835km续航、800V平台)、智能化配置(激光雷达+天际屏)及实用设计(磁吸配件、晕车舒缓模式)提升消费者剩余价值。
Ultra车型限定色订单火爆,部分用户愿为附加功能支付溢价(如9000元婚车服务)。
小米汽车主要聚焦SU7/YU7两款车型,避免产品线冗余,降低研发分摊成本。线上预售+线下体验店,单店月销超100辆,销售效率高于传统经销商。
三电系统联合宁德时代等头部供应商,自研电驱与电池管理技术平衡性能与成本。IoT生态联动(如车家互联)增强用户体验黏性,间接提升溢价空间。
Q2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预计小米汽车2025下半年实现盈亏平衡。2025年交付目标35万辆,产能爬坡后(二期工厂年产能30万辆)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推高毛利。
潜在风险有三电核心技术仍依赖供应商,全栈自研能力弱于比亚迪。海外存在扩张不确定性。2027年计划进军欧洲,需应对关税壁垒及品牌认知度挑战。
小米汽车以 “高性价比≠低价”策略,通过精准产品定位、供应链管控及生态协同,仅用1年半实现毛利率反超特斯拉。其成功印证了互联网思维在汽车行业的可行性,但长期竞争力仍需攻克技术自研与全球化壁垒。未来若维持毛利优势并加速盈利转化,或重塑新能源市场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