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纯电SUV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前段时间整理资料时,乘联会刚公布了前三季度销量数据,其中藏着不少有意思的现象。你知道吗?今年1到9月,国内纯电SUV的零售销量已经达到了212万辆,乍听上去数据很漂亮,但细细一还得感叹一句:“这市场太卷了呀!”
咱们不废话,直接切重点。销量榜上的排名变化,既是市场的照妖镜,也是消费者的晴雨表。销量第一名是谁?没悬念,还是特斯拉Model Y,靠着不到30万的定价和稳得不能再稳的品牌口碑,前三季度卖出了近30万台。你随便去个商场停车场,总能见着几辆,估计不少人都心想,“大街上车流多了,买特斯拉准没错。”开Model Y的人里,有不少是年轻爸妈,对于空间需求十分讲究,但他们又嫌麻烦,不想折腾油车的这事儿,直接奔着纯电来的。
往下比亚迪元UP和元PLUS纷纷上榜,第二和第三名的位置稳稳抱住。这俩车为什么受欢迎?首先颜值在线,电动车嘛,看脸和看智能配置是两件绕不过的事儿。比亚迪最近两三年铺的市场线太广了,排个队加车充电桩,在排队的功夫,你能看到五辆比亚迪,感觉这车已经成为“纯电初心车”。比如前阵子我跟一个开元UP的朋友聊天,他手握预算,压根没纠结太久,“要性价比又要稳妥,不选比亚迪还能选谁?”元PLUS也是自主品牌在纯电SUV的第一梯队,这话没毛病。
再看排名第四和第五,银河E5和宋PLUS纯电版表现出来的趋势耐人寻味。它们仿佛捅破了一个头部车型的“天花板”,市场告诉我们:这些后来居上的车型,就是再分蛋糕的人。举个例,你可能觉得这些品牌有些“新”,但人家定位准银河更偏年轻路线,宋PLUS是稳扎稳打的家用车。消费者的选择更多样,品牌间的竞争也走得更细分——前五名的车总销量就占了市场的三分之一,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
接着聊聊自主品牌里的玩家,比亚迪基本不用我多废话了,元系列和海狮系列全面爆发。“海狮?”你可能对这名字一愣神,但其实这车的风评从去年就开始攀升了,定价适中,配置够丰富,“这个品牌还真是啥都抓得牢。”紧随其后零跑C10也杀出了重围,冲进了销量榜第六。零跑这家的设计常被人津津乐道,“车标一看就有点个性,像流星一样。”而且这名字也拿捏了消费者心理——谁不想做零差评的跑者呢?不过这榜单上确实是年轻化品牌的阵营更突出,像乐道和广汽埃安也各自占了不少份额。追求科技感和前卫设计的品牌打法,真挺得劲。
再说新势力。小米和蔚来份额不小,小米放了一辆售价触底的YU7,这车的销量今年破了四万多辆。我特意看了下这车的配置,屏幕都快连到方向盘上了,你要是喜欢大屏控车,那确实挺“哇塞”的。蔚来的ES6也琳琅满目,但销量稍逊于小米。说句场外的话,我个人观察到新势力品牌可能更偏重个性卖点,毕竟在大品牌积累的技术和口碑面前,单凭小小的品牌优势打市场,是不是有点难啊?
转头看合资品牌的表现,那是工艺优雅,销量…嗯,相对温和吧。大众的ID系列稳扎稳打,虽然没给销量榜前几名染指,倒是比起其它合资玩家要稍微“争气”点。日系品牌说实话有点乏力,丰田bz5、小本田e:NS1,前百个车型名里你得蹲半天才能看见。这市场显然是给了德系、美式、甚至自主品牌更多空间。
最后说豪华市场,新势力和传统欧系把这圈子划分得明明白白。智界R7卖出接近40辆,火得有点“离谱”,而问界和奔驰的几款纯电车争相抢占了豪华品牌榜单的后部位,甚至来到九十一位(沃尔沃EX30)。豪华SUV市场本就是分庭抗礼的舞台,然而消费者选择偏向市场上新、功能拉满的“好开车型”,车型性价比和品牌口碑缺一不可。
从这份排行榜看下来,纯电SUV市场变化多端,但核心趋势仍然清晰:头部车型翻倍级增长,中部品牌多元化突围,尾部车型选择大浪淘沙。你要是最近考虑买车,还得结合自身需求,看重哪些点,是颜值、科技感还是空间或续航。懂行的人清楚,纯电SUV买得对,开起来能省心不少,每次想到不用去加油站、家里一插电就能跑满九十公里,那种幸福感甭提了。选车型这事吧,销量排行榜还是挺有参考价值的,瞧瞧,市场数据哪能坑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