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新款扎堆上市,智能科技升级,和新能源车市场硬碰硬

有些路,走着走着就走成了火葬场;有些车,停着停着就停在了历史的垃圾堆。不过别紧张,这不是新能源车商的葬礼,也不是燃油车粉的颤抖夜。话说最近大街上的新能源车就像冬天的小区门口核酸队,浩浩荡荡,风头正劲,搞得燃油车主心里直犯怵:是不是以后进地下车库都要查碳排放了?是不是油箱盖都要改成快充口了?

但你永远低估了那些老牌车厂的执念,毕竟油老鼠的心态说变就变,要是燃油车被赶去看新能源的后背,我觉得他们能把汽油味都氢化了。这不,今年下半年据说又要有几款大新闻的燃油车上市——不是烟雾弹,也不是怀旧情怀营销,是那种“要掀桌子了”的实战硬货。于是这个夏天的车圈,真就变成了燃油和新能源的一场真人吃鸡:谁能活到最后一圈,谁能拿到补给箱。

奥迪Q5L新款先来刷一波存在感,听说上海车展刚出场那叫一个精气神,不像上一次抓着上一代发动机给自己续命,这回直接全新平台PPC、第五代EA888,从头到脚给燃油阵营加了一瓶红牛。激光雷达都挂上了,智能辅助驾驶还要跟华为牵手,听起来这不是来抢饭碗的,是来端锅的。可惜这锅里到底是汽油还是电流还不好说,反正新Q5L外观也玩起了科技风,蜂窝状中网,大灯能把夜猫子都照成白天鼠。快三米的轴距,都能横着放下一头奥迪粉的悲伤。

内饰那也是赶时髦,悬浮双联屏,仪表盘和中控你侬我侬,打开车门,宝马的老粉看了都想学奥迪的屏保。动力还是2.0T+四驱,说实话,城市里开起来爽是一定的,堵车的时候关上窗户,感受内心的狂风暴雨。但上市之后到底能不能在新能源海啸里站住脚,这就得看老天保佑了。毕竟,再牛的燃油机也没法给车主免除限号罚单。

燃油车新款扎堆上市,智能科技升级,和新能源车市场硬碰硬-有驾

奔驰C级的故事就有点意思了,去年那1.5T被人嘲得跟新能源的电池一样脆弱,毕竟“羊毛出在牛身上”,1.5的发动机出在C级身上,奔驰的脸都疼。今年它全系都贴上了2.0T,看上去要做动力上的反击,但说实话,那些买奔驰的哥们姐们,有几个是冲着动力去的?说不定更多是为了前脸的大标和满天星的格栅——“豪华这东西,看得见摸不着,但你闻得到,一股镀铬味”。

至于尺寸、轴距之类的数据,奔驰继续画大饼,反正空间没变,但气场在机动车道上依然能打。坐进去就是一种“世界很大,挥霍不完”的幻想,此番换了2.0T,也许能让奔驰的低速撒欢不再演“马拉松”。但等你真一脚下去,油耗的数字依然在中控台默默升华,提醒你“豪华只是消费的另一种名字”。

燃油车新款扎堆上市,智能科技升级,和新能源车市场硬碰硬-有驾

大众朗逸Pro,这货算是车圈的“方便面”,能卖能吃,泡出来都是熟人。新款说是换代,其实跟老款朗逸同场卖,这操作有点像老婆和小三一起喝下午茶。两种前脸设计,经典版的稳重,星空版的浮夸,买票进场随便挑,看你是想做老戏骨还是新网红。LED大灯、贯穿式灯带还有发光Logo,科技感焕新,其实就是怕路边的新能源看了笑话。尺寸稍微大了一点,轴距坚决不动,油耗低到可以拿来炒菜,但1.5T的动力也只能说是青菜配豆腐,老百姓买它图个踏实,开到年检都懒得研究。

至于丰田RAV4荣放,丰田一贯装的是“不争第一,但你一定得看到我第二”,新款造型硬得像是要去当越野车,其实心里还是希望别人拿去上下班。前脸分层格栅、大灯C字型,设计感堆满了中控台,车身有悬浮、有双色,有种“人生还可以更花里胡哨”的觉悟。动力方面,既有2.0自吸,也有2.0混动,还有2.5混动,全家桶都给你安排,有点像是招待无数挑剔亲戚的流水席,丰田主打一个“选不选在你,省油是我”。

省心省油是丰田多年传统,油老鼠也变成了环保螺旋桨。你会发现买它的人都认准了一个信条,反正不管买什么,丰田都不会让你后悔到下班堵在路上。但新款这么多,才发现燃油车厂的集体心态,是“别人都去新能源了,我偏要踩着燃油强撑到底”,你说这是勇气呢,还是情怀,还是倔强的老年迪斯科。

燃油车新款扎堆上市,智能科技升级,和新能源车市场硬碰硬-有驾

于是我们今年下半年看戏,奥迪一头扎进科技智能,跟华为玩联合收割,奔驰憋着动力和豪华的大招,大众朗逸想靠科技感反老还童,丰田则站在佛系门口递碗灵芝水。

燃油车新款扎堆上市,智能科技升级,和新能源车市场硬碰硬-有驾

每家都卯足了劲,企图在翻腾的新能源浪潮里再捞一点库存与情怀,然后把加油站门口的鸭脖摊经营成人生最后的燃油驿站。可现实是,新能源车把续航焦虑变成生活焦虑,燃油车则把动力梦想变成油价的噩梦。现在谁赢谁输,不是技术决定,是看谁撑得久,谁还有勇气做最后一只青蛙。

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权力的转移”,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边摇篮曲交替响起。选燃油吧,怕油价涨得跟估值一样疯,怕排放政策一夜变脸,怕早晨还在练听力晚上要做环保自评。选新能源吧,对续航焦虑盘旋不止,一到寒冬还不敢远门,手机里天天刷充电桩地图,连出差都怕半夜被困高速。

燃油车新款扎堆上市,智能科技升级,和新能源车市场硬碰硬-有驾

买车的人越来越多,选项也越来越多,想说这世界给了我们太多自由,但自由大多都是“附带条件”。认真活着没什么意思,认真买车更没什么意思。有的人看完这四款新燃油车,心里开始摇摆:是赶着优惠买一辆最后的情怀,还是混进新能源的群众队伍,等着下一次过节收到一颗大电池。

你问我怎么看,我就想说,不管最终买谁,都别忘了,油站的卫生间还没收停车费,充电桩的旁边还能买到炸鸡翅。你以为是选择车,实际是选择人生的焦虑套餐。买燃油吧,听听发动机的咆哮当安眠曲;买新能源吧,享受一下电机的静谧和心脏的嗡嗡。

最后再来点鸡汤:世界的尽头不是新能源,也不是燃油,可能只是你家楼下快递柜的边上多了个共享电单车。燃油车到底能不能挺住,新能源会不会突然罢工,谁知道呢。我只知道,有选择的日子,咱还得继续吹空调,继续加油,不管是汽油还是电。生活这么荒诞,还是得靠自嘲走下去,不然你等着车位都能排到高铁站门口。

燃油车新款扎堆上市,智能科技升级,和新能源车市场硬碰硬-有驾

别太认真的活着,也别太认真的选车。说实话,还是公共自行车最环保。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