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都车展全新问界M7亮相 细节比照片更耐看
今年成都的天气怪得很,早上阴沉沉,中午又冒出一阵太阳。展馆外头排队的人不少,我混在人群里,第一眼就看见那台全新问界M7停在灯光底下,比照片里的气势足多了。前脸还是那个“鲲鹏展翼”的思路,两侧星环双翼大灯细长得像眯起的眼睛,下方镂空风道透着点狠劲。销售小哥说,这次灯组加了场景化迎宾——解锁时有个流水式闪烁,还带呼吸感,关车的时候反过来收回去,看着挺有仪式味儿。
我蹲下来瞅了一会儿大灯内部,那C型日行灯和双矩阵光源真是细腻,不过我心里嘀咕,这玩意要是坏了,换起来怕是不便宜。我隔壁老王去年修他那台旧款的大灯,就因为里面一个透镜裂了,被4S报了个天价,他还特地跑到配件市场淘二手件才省下来一半钱。
绕到侧面,新M7比例顺眼多了,5080毫米的长度不显拖沓,高度也压得稳稳的。我摸了一下门板边缘,那漆面在阳光下一层珠光泛出来——尤其珊瑚红,比宣传图暖一些。据说这颜色用了五层珠光工艺,我伸手敲敲,有种厚实感。不过现场有位摄影师悄声跟我说,这种深色漆后期划痕会比较明显,要么勤打蜡,要么贴膜,不然时间久了就花脸。
智能驾驶硬件这块,高配直接堆到30个传感器,其中还有192线激光雷达和固态雷达各一个。这配置听起来吓人,但老司机老刘插话:“别只看数量,你还得看它OTA后能不能真用上。”中配版倒是首发舱内激光视觉方案,据说夜间识别两轮车、奇形障碍物更准。我想起前几天群里有人分享,他开老款进地库时没识别出低矮护栏,把保险杠蹭掉一块漆,如果这套系统真靠谱,也算救命功能之一吧。
尾部设计延续简洁路线,一条贯穿尾灯嵌满星尘粒子,从中间往两边流动,看久还有点催眠效果。“AITO”标志孤零零挂在上方,没有其他装饰。这让我想起以前修理厂的小陈吐槽,有些品牌恨不得把LOGO做成广告牌大小,而这种干净反而耐看,就是洗车的时候缝隙容易积灰,要用牙刷慢慢刷才干净利落。
坐进车内,是环抱式布局,大屏幕占据视野中心,中控16.1英寸、副驾10.25英寸,再加后排17.3英寸娱乐屏,全家人都能盯着自己的屏幕安静一会儿——这是理想状态,小孩闹起来你关不掉他的动画片就是另一回事啦。另外HUD抬头显示够大够清晰,不过维修师傅曾提醒过,“HUD玻璃膜坏一次可不好弄”,所以平时擦拭一定要用软布,不然轻轻一道划痕就心疼好几天。
座椅方面,大五座版四个主要座位都有加热、通风、按摩功能,主驾还能放平躺成午休床姿势。我试着调了一下副驾准零重力模式,那腿托升起来确实舒服,但六座版本右侧航空椅占空间比较多,如果家里常年多人出行可能要权衡一下储物空间——毕竟五座版38处储物格是真的方便,小东西随手塞哪都行。而且它还有145L前备箱,可以放两个20寸箱子;六座第三排放倒也能扩容到1136L,不过高度有限,大件可能需要挤一点角度才能塞进去。冷暖箱倒是挺讨喜,一键弹开盖子拿饮料特别方便,只不过制热35-50℃这个区间,我觉得冬天保温奶茶刚好合适,但冰镇啤酒嘛…还是别想着太凉快就是了(交警叔叔懂的)。
动力部分分增程和纯电两类,我对纯电四驱印象深,因为标配100kWh电池组CLTC续航超700公里,在城郊混跑绰绰有余,还支持V2L露营供电。有朋友开类似配置去川西露营,说晚上连投影仪、电磁炉一起带,都没让电量掉太快。不过增程版1600公里综合续航对于经常跨省的人来说更安心,就是油箱口位置稍微靠后一些,加油枪短的话需要拉满才能插稳,这点希望量产能优化吧。另外底盘升级为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还有空气悬架选装,据试驾媒体讲滤震柔韧性不错,不像早期那批偏硬朗调校,会让乘客晃脑袋晃累人。
走出展馆的时候碰见隔壁摊卖咖啡的小伙,他笑着问:“你们这些拍照的人啊,到时候真买的不多吧?”我愣了一秒,只回他一句,“等9月23号价格出来再说呗。”毕竟账本上的数字,有时候比任何参数都现实。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