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星途的综合性能还可以吧,我2023年买的星途瑶光四驱,虽然价格实在但在配置和操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一开始,就是因为价格。2023年的时候,星途瑶光四驱版。花了大概16万左右。算下来,跟标榜性价比的国产自家品牌比,也不算贵。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它?其实吧,最初也是被外形吸引,SUV外观没太大亮点,但那种硬派风格,特别是在年轻化这块,挺中庸的。开出去不是想比赛什么外观纯粹风格,就是实实在在用着舒服。
刚开始我也算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想法。毕竟,价格摆在那里,你得权衡配置和操控水平。我认识的圈里人士,差不多都说比起合资,国产的配置还想再提升,操控是不是真的跟得上,还得看真开。我自己也看了几家车的参数对比,像马力、扭矩、油耗,基本都在合理区间。
但这段时间我发现一个问题——配置其实还算中规中矩。比如那个车标上的8英寸屏幕,反应还算流畅,但有时候卡顿,特别是空调和导航同步一起用时,就会有卡顿的感觉。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好多车友提过这个事。按理说,像它那个价位配置,不该那么脆弱。研发团队应该可以优化软硬件表现。
谈到操控嘛,我的体验其实还挺中等的。没有特别灵敏,也没有特别差。我对底盘还算满意,尤其是在城市拥堵和高速交替时,车身稳定性还是还不错。记得一家4S店的销售说:星途的底盘调教很好,起码这是它的强项。别的朋友开德系或日系的车,觉得可能还是差点意思。这倒让我觉得,是不是国产品牌普遍存在一个软硬不均的问题?配置看起来丰富,但细节上的打磨还差点火候。
说到实际驾驶感受,我还注意到一个问题,是在湿滑路面上的表现。有次下大雨,开高速,感觉悬挂给人的反馈不够细腻,车辆偶尔会出现轻微的打滑感。也不是特别明显,但会让人心里发慌。这个我一直觉得,国产车的底盘调教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在极端天气下,更明显。
换个角度想,国产车的供应链其实已经不是黄牛秒杀那会儿的零散拼配了。基础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很多都跟国际渠道接轨了,但要达到日产、丰田那样的细节把控,还需要时间。就像我朋友说的:你别看便宜,很多国产车的零件其实只是‘过得去’,不是真正的‘耐用’。我因此懵懂猜测,可能一部分用料薄弱的原因,是强调成本控制的结果吧。
这也是我对国产车的态度。价格便宜,配置还算过得去,但真正的深层次优势在于细节。星途在内饰用料上,虽然大面积采用软性材料,但某些缝线和装配工艺,还是有点应付差事的感觉。刚才我还翻了个微信运动记——每天上下班骑车,明显感受到SUV在长时间驾驶后的疲劳程度,尤其是在碰到坑洼路面时,底盘传感到的震动会传递得更明显。
这就让我想,是不是硬件堆料不够丰富?还是研发调教还没到位?毕竟,很多车厂都在AI辅助调校,啥自动泊车、碰撞预警那一类看得见的copy硬件技术,实际用下来能不能满足日常,才是最根本的。你觉得,真正原汁原味的驾驶快感,是不是只存在在日系或德系里?
我还记得那次,去4S店修车,售后技师随口说:你这车,除了配置还算丰富,其他的性能,还得自己多开开,调一下。这句话让我心里有点清醒。国产车在硬件和调教方面,总归还在追赶的路上。你说,未来几年,国产品牌会不会像比拼芯片那样,逐步压缩差距?还是说,消费者更多还是看表面这个东西?
我心里一直有个小疑问:像星途瑶光这样中端定位的SUV,假如操控更精准一些,配备质量再提升个10%,是不是就能在市场上立得住脚?还是说,现在的多功能配置才是主动权?我知道,硬装硬件只是第一步,真正留住客户的,是用起来顺手的感受。
谈吐难免有点偏激。就算配置再丰富,也不能忽视那些细节打磨。就像我认识的那个朋友,一直说:国产车的油门调校有点怪,踩的深浅差点意思。我试着想想,可能,厂商其实更在意销量和口碑,而不是每个细节的极致体验。
在我看来,国产车的未来,依然是软硬结合——硬件打底,软件优化。下次开车时,我会特意注意那些平淡无奇的小细节,比如空调出风口的缝隙,门板的隔音效果,还有仪表盘的背光色调。这些小事,或许能决定一个车主的心情。毕竟,体验感的提升,不一定靠技术墙堆出来,更在于用心。
对了,不得不提一件趣事。有次跟4S店的朋友聊天,他说:你要是真的用心去感受,国产车的‘潜力’还是蛮大的。只是,消费者的眼光变得越刮越细,车厂还得加把劲。这话让我有些犹豫:到底,是等待底线变得更高,还是看得更深入自己心里?同价位的车里,实操差别也不算大,但那点开起来舒服的感觉,真能一直hold住人心么?
(这段先按下不表)回到我自己的体验,我觉得未来车子在智能化、驾驶辅助方面,还得涨点经验。比方说,车载系统的逻辑,再不像之前那样乱糟糟。我也不想每天盯着屏幕学怎么操作,偏偏国产车那个系统很多,界面不够友好,让我折腾半天。
星途瑶光虽然在价格和配置的平衡上还算可以,但整体的操控体验和细节打磨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还有提升空间。有没有可能,某个厂家下一款车把这些点都抓住,赢得市场?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我答案。
你说,未来国产车是不是能真正做到性能兼备,体验感满分?或者,消费者还是更喜欢看得见的硬件升级,忽略用起来的心情?这点挺难说的。反正,我接下来会再多关注些。也许下一辆车,就会考虑底盘调教更细腻,或者用料更扎实些。
你有没有想过?就像做饭一样,用料差不多,调味不好调,开出来就总差那么点味儿。车也是一样的事——细节决定成败。未来吧,谁又能完全完美呢?也许,只有不停地修正,才能越走越远。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