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咬牙硬上豪华车,结果赔了个底掉,老公19年花42万提的宝马525六年只跑了九万公里,换电车亏得彻底令人后悔不已

没钱咬牙硬上豪华车,结果赔了个底掉,老公19年花了42万落地提了辆宝马525。

记得他那会儿死活要买这个,说是开车有面子。我还调侃他:开个5系,街上到处都能看到,真能彰显品味?他倒挺自信:你别看车型普通,但里面的配置真心不差。想想我爸那会儿都不用车载导航,咱这年代,开标配得讲究点。

不过说实话,他没考虑清楚,买车这事,光看外面,用心了解才是王道。

这车买下来,虽然没贷款,也不需要每年还一堆房贷,但这车养起来可不便宜。油耗、保养、保险这些,都在不断潜伏着成本。最开始的几次保养,便宜得让我惊讶,可能全程只花了几百块,但后来就逐渐变复杂——换个空滤都得百十块,刹车片要上千。更别提我邻居老张,去年换了个刹车盘,两千多块,装在那辆豪华轿车上,心都在滴血。

没钱咬牙硬上豪华车,结果赔了个底掉,老公19年花42万提的宝马525六年只跑了九万公里,换电车亏得彻底令人后悔不已-有驾

咱们这算算,六年开了九万公里,平均下来每公里的维护成本也挺可观的。

刚才翻了下我们的账本,算了个粗:油卡一年跑两次,3000左右;洗车费,每次20元,个把月洗个两三次;小维修,差不多一年1000块左右……总下来,每年光这些就得个六七千。

我还记得去年朋友赵哥说:车最亏的,就是折旧。你买新车那会儿,一百多万,六年后就变成五十万左右了。这是平均值,也要看品牌、配置。

最让我郁闷的,是这几年这车几乎没啥实用价值。

我问了个二手车朋友圈Professor车,他说:你这辆车,收车价大概只有12万,估算保值率跑不到三成。我真没料到,六年前花42万,六年后就算卖车,还剩十二万,算算,亏损还是挺厉害的。

我妹正好从事汽车销售,她说:你们这款5系,品牌认知度高,二手市场稍微稳定点,但也要看车况。你们车子保养记得要细心点,毕竟年份大了,问题也多。我当时还笑:我刚才翻了翻去年买卖的二手车账本,估算这车贬值速度挺快的,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快。

现在网络上很多二手车车源,价格都明码标价。

比如像国产品牌的中型车,比如凯美瑞,开个三四年还能保持七成左右的残值,而这辆宝马,六年跑九万,车子状态还算不错,但价格像被打折的货一样,真心让人心疼。

没钱咬牙硬上豪华车,结果赔了个底掉,老公19年花42万提的宝马525六年只跑了九万公里,换电车亏得彻底令人后悔不已-有驾

我在想,这车是不是有点水涨船高的意思?在刚买的那阵,豪华车的价格还算合理,听说市场泡沫挺大。而且,二手车价格跟市场供需、品牌认知、车况关系大。

此时我又想到供应链的事。

当年这车出厂,成本大概在20万左右,生产厂商那个季度产量增长了20%,这车的潜在用户是不是也倾向低价买高端?现实是,车企为了利润,会在供应链控制上较出手,零部件都得定制,成本还得逐步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就硬件来说,这车的用料还算讲究,但里面那些电子配置,比如带屏幕的中控、自动驾驶的小功能,真正落地的距离,明显比人们想象的要远。

说来奇怪,像我之前看了一些配置对比视频,价格差不多的车型,似乎差别挺大。

比如说,同价位的国产品牌,虽然配置没有那么豪华,但日常用一用没啥问题,要比进口5系实用。那会我朋友说,豪华车别看价格高,可用的东西,未必就比国产强。我一开始觉得有点偏激,但现在似乎逻辑成立——毕竟,豪华在于体验,但体验能值多少钱呢?

说到体验,这车用起来,操控还不错,尤其刹车和悬挂,感觉挺软硬适中。但我没细想过,6年前买的这辆车,技术已经落后不少。

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有些用起来不太流畅,比如偶尔转向会有点迟钝。这让我猜测,汽车研发的核心其实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复杂。比如一句话我听到:会不会研发流程,其实就像做手工艺品,得牵扯很多环节,配件、软件、调校,都得反复试错。

没钱咬牙硬上豪华车,结果赔了个底掉,老公19年花42万提的宝马525六年只跑了九万公里,换电车亏得彻底令人后悔不已-有驾

说完车质,我又忽然想到,你们觉得,现在的厂家,是不是只关注新车开发,忽略了二手市场?

毕竟,二手车市场的潜力可不比新车。没有人会从买车开始,一直踩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边缘去考虑,倒是有不少第三方平台,比如我们,像我这种非专业的玩家,反正都要打算折腾点。

(这一段先按下不表)

说到二手车市场的现状,很多人都觉得,车市就像个冰山。

一方面,很多年轻人不太喜欢新车的高昂成本和折旧压力,愿意买个便宜货过日子。

另一方面,老款车的保值率低,二手车价格透明化,帮倒忙。有时候我都觉得,买车比买房还要琢磨。

我问了个修理厂的师傅:你们经常修的,八成车型都是什么?他笑:基本上就是大众、丰田占大头,至于豪华品牌,相对稀少。因为,保养就贵。

稍微转个弯,我开始琢磨:这车的问题,除了贬值快之外,还有个隐患。

比如说,六年前买的这辆车,里面的电子设备,可能都跟不上技术更新,十年后,要修都难。

供货渠道变得越来越碎片化,正如我平时买零食一样:一会儿在沃尔玛,一会儿在某宝,零部件也如此。

想想,如果我当初多花点时间搜搜信息,估计就不会这么冲动。

但人,总是对面子比较在意。开个豪车,的确在朋友圈里能装出点逼格。可这逼格买单的,可是日益增长的底裤。

我就是有点后悔:

如果早点发现,可能买个配置成熟的家用车,或许还能省下点钱,车也是用来开的,不是装门面。

不晓得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想法——买车还真得考虑荷包逐渐结实之后的选择。

没钱咬牙硬上豪华车,结果赔了个底掉,老公19年花42万提的宝马525六年只跑了九万公里,换电车亏得彻底令人后悔不已-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好了,谁知道未来会怎样?唉,反正我觉得,豪华车这事,不是越买越划算,反而越踩雷。

或许,下一辆车,我会更倾向于性价比。你觉得,买车这事,到底该看重外观还是内在?还是说,买车就是,先看停车场有没有空位?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