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如今这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幻无常的大背景下,曾经光彩夺目的蔚来汽车,眼下却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10月16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对蔚来提起了证券欺诈的起诉。
近日,有消息曝光,蔚来汽车被指控存在系统性财务造假行为,虚报营收总额超过千亿,几乎相当于整个行业一些巨头的年度销售额。这会让人不免担心,蔚来的现在不仅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还得面对财务状况的不稳,以及技术创新的压力。不知道,这次诉讼加市场的双重压力,会不会成为蔚来扭转局势的转折点呢?
财务动荡
2025年10月16日,新能源汽车圈内掀起一阵震动,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这家全球最大的投资机构,在美国对蔚来发起了证券欺诈的官司。指控内容真是不小,怀疑蔚来通过一些关联交易,把收入虚报上去,还隐瞒了亏损,误导了不少投资者。
那天,蔚来在港股的表现真是惨不忍睹,股价狠狠地往下跌,跌幅一度达到8.99%,盘中甚至一度超越12%,一瞬间市值就缩水了超过120亿港元。
其实,这次起诉事儿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早在2022年6月,美国的做空机构灰熊就搞了一份报告,质疑蔚来,指控它用未合并的关联方“武汉蔚能”来虚报营收和利润率。那会儿,蔚来立马回应,说这些指控根本没有任何根据,还马上展开了独立调查。
现在GIC把这段旧事又拿出来翻出来了,从目前的各种迹象看,这更像是机构为了平时的风险管理做的常规操作,并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财务丑闻,但不得不说,这事儿无疑给蔚来的声誉和市场信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自2014年成立以来,蔚来已经进行了19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1200亿元,不过,连续的亏损一直在逐步蚕食投资者的耐心。2023年亏损了215亿元,而预计2024年的净亏损会达到230亿元。
与此同时,理想、小鹏等竞争对手在某些阶段已实现盈利或拥有正向现金流,资本市场对蔚来的估值方式也在悄然变化,过去偏重于故事性和未来潜力的衡量标准,逐渐变成更注重切实的业绩表现。GIC的起诉,无疑会让海外机构在投资蔚来时变得更为谨慎。
市场竞争压力
蔚来在新能源汽车补能这块,一直走得挺有特色,尤其是大量铺设换电站,算是它的一个重点布局。从蔚来公布的2025年十一假期的加电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的8350座充换电站,累计为用户提供了超过200万次的充换电服务,其中换电的次数就达到了115万次。
这个背后可真是让人惊掉下巴的高成本啊,据行业里的人说,蔚来每建立一个换电站,至少得花掉350万元左右。照目前的规模算下来,光是换电站的建造,就已经花了差不多150亿元了。
可别看投入那么大,可收益没跟上,现在这些换电站大部分还在亏本状态。数据显示啊,只有大概18%的换电站能赚到钱,而能盈利的,大多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些车流量特别大的地区。
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快充技术飞速发展,随着“充电焦虑”逐渐缓解,换电曾经引以为豪的速度优势也在慢慢缩水。蔚来曾经精心打造的补能体系,现在正面临着商业模式能不能持续的问题,压力不小呢。
到了2025年9月,蔚来正式公布了新车交付的情况,那个月交付了35500台,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8%,创下了公司历史上的新纪录。不过,仔细看看交付结构,里面也藏着一些问题。
在这35500台新车里,蔚来自然交付了14000台,而乐道品牌交付了15500台,火花品牌——firefly萤火虫则达到了6000台。可以说,乐道和萤火虫这两个新品牌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主打品牌蔚来。
这就说明,蔚来正靠多品牌策略在扩大市场份额,不过,主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定位确实遇到挺大压力。跟其他竞争对手比起来,小鹏汽车九月交付了42000辆,理想汽车也交付了34500辆。曾经被说成“蔚小理”三兄弟,现在的排名已经大有变了,主品牌蔚来的单月交付量,反倒比不过小鹏和理想了。
市场现实下的艰难抉择
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方向上,蔚来始终坚持纯电驱动,没有推出增程式车型。蔚来的创始人李斌也多次公开表示,蔚来和乐道都专注于纯电技术。不过,市场的现实却给了他们一个沉重的教训,增程车型正逐步成为销量的主要力量。
像理想汽车、赛力斯、零跑这几个品牌,靠上增程技术,发展得可不差。拿理想汽车来说,2023年就实现了全面盈利,全年净赚120亿元,而蔚来在同一年亏了210亿元,和去年比,亏损还多了45%。每辆车的亏损超过了13.5万元,这差距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30万元以上的SUV市场上,增程式车型的占比已经超出了45%;反观蔚来的纯电车型,从2022年的28%下降到2024年的18%。虽然坚持走纯电路线,从战略角度来看可能有长远的打算,但眼下的市场表现确实让蔚来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蔚来在技术研发上一直花了不少心思,2024年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换电技术等关键领域的研发费用累计达到135亿元。这么大手笔的投入,本该带来一些技术突破,可实际上,疫情年蔚来的智驾团队却出现了一轮离职潮。
到2024年6月底,蔚来汽车技术规划的首席专家兼助理副总裁胡成臣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自己“踏上了新的旅程”。与此同时,几位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成员也相继离职。市场分析报告指出,“核心团队在半年内流失了7人,已经超出了正常的人事调整范围,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可能会出现断层的风险。”
蔚来方面表示,此次调整是为了顺应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打造新的组织结构。不过,现如今自动驾驶正迈入大模型时代,团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变得尤为重要。人才流动带来的变数,让投资者对蔚来的技术推进速度感到担心。
结语
蔚来现在可真是挺难的,各方面的压力都不少。换电网络这种重资产模式得找个能赚钱的门路,纯电技术还得再等等,看市场逐步成熟才能有所突破。团队的稳定性也得加强,否则影响发展速度。而多品牌的策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也得拼命证明自己才行。
不过,蔚来也不是没有优势,换电网络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用户群的口碑不错,研发投入也在行业中算是领先的。在新能源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的今天,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变得更高,想要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就得用更扎实的业绩来说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