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突破热效率瓶颈,插混优势不再,成终极技术?

落后的增程式解决发动机热效率短板解决后,插混意义不大了!

曾几何时,增程式电动车在不少人眼里,就是个“脱裤子放屁”的笑话。发动机烧油不直接驱动车轮,非要先发电,电力再驱动电机,这弯弯绕绕的路径,听着就让人心累。当时,大众中国的高管都直言这是“糟糕的方案”,技术派们更是嗤之以鼻。可如今,这出“技术鄙视链”的剧情,竟然来了个大反转!当增程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集体冲上44.5%甚至46%的高地,曾经的“短板”被彻底补上,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结构更复杂的插电混动(PHEV),它的存在意义还那么大吗? 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理想、问界、零跑这些已经实现盈利的新势力用销量投下的信任票。技术的胜负,最终还得看消费者的钱包怎么说。

增程式突破热效率瓶颈,插混优势不再,成终极技术?-有驾

热效率的突破,是增程逆袭的“胜负手”。过去,增程最大的痛点就是能量转换效率低。油烧了,变成热能,再通过发电机变成电能,最后电能驱动电机变成动能,这一连串的转换,损耗一度超过10%。这就好比你从银行取钱,非要先换成美元,再换成欧元,最后才花出去,中间的汇率损失(手续费)谁不心疼?但如今,奇瑞、东风、比亚迪这些“技术宅”们,把增程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玩到了新高度。奇瑞星纪元ET的1.5T增程器,热效率44.5%,一升油能发3.65度电,实测一箱油跑2141公里,这数据,别说油车,很多混动都得汗颜。而比亚迪的新发动机,热效率更是飙到了46.06%,这已经逼近了内燃机的物理极限。热效率每提升1%,增程系统的整体能量损耗就能减少约3%,这可不是小数目。当“烧油发电”这个环节的效率变得极高,整个系统的“弯路”反而成了最经济的“捷径”。

增程式突破热效率瓶颈,插混优势不再,成终极技术?-有驾

反观插电混动,它的“多模式驱动”——纯电、串联、并联、直驱,听起来是技术巅峰,是“全能战士”。但这复杂的多档DHT变速箱,成本动辄超过8000元,不仅增加了整车重量和潜在的故障点,后期保养也更贵。这就像一个瑞士军刀,功能是多,但你天天带在身上,真的每个功能都用得上吗?很多时候,你可能只需要一把小刀。在实际驾驶中,插混的直驱模式虽然理论传动效率高,但发动机与车轮硬连接,车速的微小波动都会导致喷油量频繁调整,反而拉低了综合效率。一位奇瑞工程师私下透露:“我们的混动系统,去掉直驱档位就是增程,加上就是插混,核心都是那台高热效率的发动机。” 这话是不是有点“打脸”那些坚持复杂技术的厂商?

用户体验上,增程更是直击痛点,深得人心。增程车通常配备更大容量的电池,纯电续航动辄150公里以上。像零跑C11增程版,比同系列的插混版电池大了73%,纯电续航多出100公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城市里通勤,你完全可以把它当纯电车开,每周充个两三次电,90%的场景都用不到油。数据显示,68%的增程车主就是这么干的!加油?那只是为长途旅行准备的“备胎”。而插混车主呢?就有点尴尬了。纯电续航往往只有50-80公里,每天充电吧,续航太短,麻烦;不充电吧,背着沉重的电池当油车开,油耗比普通油车还高,这不就成了“背着房贷开奥拓”?消费者要的不是技术表演,而是实打实的低成本和低焦虑。增程用更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更低的日常使用成本和更高的便利性,这不就是最朴素的商业逻辑吗?

增程式突破热效率瓶颈,插混优势不再,成终极技术?-有驾

市场是最诚实的裁判。理想、问界、零跑,这些少数实现盈利的新势力,无一例外都押注了增程路线。而曾经“炮轰”增程是“落后技术”的魏牌,其搭载复杂DHT技术的摩卡DHT销量,远不及采用增程方案的问界M5和理想ONE。这难道不是“先进技术”输给了“更懂用户”的技术?如今,连比亚迪这种插混的“扛把子”,一边卖着DM-i,一边也被曝出在秘密研发增程平台。吉利、长安等传统巨头,增程车型也正密集上市。这背后,是车企对技术路线的重新评估:与其在复杂的机械结构上烧钱,不如把资源更多地倾斜给电动化、智能座舱和整体用车体验。

增程式突破热效率瓶颈,插混优势不再,成终极技术?-有驾

所以,当增程的“热效率”短板被补齐,插混那引以为傲的“直驱”优势,在大多数日常场景下,真的还那么重要吗?技术路线的迭代,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当增程和插混的核心——那台高效率的发动机——变得趋同时,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用户体验更好的增程,似乎找到了通往未来的“最优解”。当然,增程也并非完美,高速巡航时的噪音可能比直驱的插混略大,但这点小缺点,在巨大的续航和成本优势面前,似乎也变得可以接受了。

增程式突破热效率瓶颈,插混优势不再,成终极技术?-有驾

当“脱裤子放屁”变成了“大道至简”,我们是否该重新思考:在通往电动化的路上,最复杂的方案,一定是最优的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