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合资车主哭了吗?我见过。那泪水里,掺着95号汽油的忧伤,还有新能源的辣椒水调味——够呛。2025年8月第3周合资车销量榜出来后,我甚至怀疑,所有合资车厂的市场部,迟早都得去中山陵旁边租个地下室,练习如何优雅地舔伤口。
当然,这年头,车圈的难,不会写在脸上,毕竟修容霜和滤镜用得比发动机机油还勤快。一不留神,合资车的“难”就从卖车门口蔓延到公司食堂,再顺着下水管道直奔CEO的梦呓里。
所谓“合资车太难”,能难到什么程度?来,听我慢慢道来。
据说,2025年八月,一张销量榜单就能让大多数合资车厂集体做“无声的呐喊”。榜单前三大赢家,全数是大众(朗逸、途观L、速腾、帕萨特),看起来像“合资四大天王”,但王冠偏偏被轩逸抢走,让朗逸成了“亚军名单里的常客”。朗逸丢冠,心情估计像中了二等奖的彩票——激动但没啥用,朋友圈发个“恨铁不成冠”的讽刺段子,顺带埋汰一下竞品,下班去小酒馆买醉。
说说轩逸吧,这车有点像你单位里那个不怎么聪明但极其勤奋的老大爷。你越想淘汰他,他越活久见。轩逸一骑绝尘,5000多辆的销量,直接把其他选手甩成了小学生。
大众家族在榜单里的存在感,就像你爸在家里支配电视遥控器的气势,前五名稳占四位。速腾、帕萨特继续用“老三样”姿态收获用户的心——或者说,是收割用户的无奈。毕竟买车嘛,就和找对象一样:你以为是选择,其实是妥协。
榜单里还有丰田三兄弟:RAV4荣放、锋兰达、凯美瑞。说起来丰田在消费者眼里,像是“三好学生”,成绩年年稳定,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无聊。你说它有啥黑料?它最多顶多是人设太正直,让人怀疑是不是机器人。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卡罗拉锐放居然跌出前十,卡罗拉本人只排到第37。要知道,这哥们在听说自己只卖了一千多辆之后,估计能跟微信运动里的步数排名一样难受——走了一天,排到37,还不如坐着打王者荣耀来的开心。
反观本田CR-V,混进前十已属不易,迈腾、雅阁都只在榜单15之后徘徊。宝马3系、奥迪A6L乃至奔驰GLC、E级,豪车日子也不好过,销量疲软得像早晚高峰的咖啡店咖啡机,天天踩在工薪阶层的小心脏上打洞。
再看榜单细节,整个合资市场表面上依旧“可观”——听着咋像是体检报告里医生温柔地对你说“还行”——但其实是“危机四伏”。轩逸、朗逸双雄带头,途观L、速腾、帕萨特跟着,都是3700多辆,差距小到让专做数据分析的同志都快抑郁了。前十其他席位,丰田和本田抢沙发,本田CR-V在10号座位上挤出一丝笑意,凯美瑞在第九,锋兰达和RAV4荣放则以稳健姿态守着中场。探岳和昂科威Plus也在3000辆以上,基本上能保证人设“有点流量但不太高调”,跟综艺里被包装成“温和大叔”的段子手差不多。
往后看,威兰达以及宝马3系、雅阁都超2500辆,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刚好卡在那个让人心痒又心酸的区间。奥迪A6L和皓影也顺利混进前20,销量勉强算对得起品牌logo的含金量。
至于日产N7,销量略有进步,来到2193辆,也就混到能偶遇丧气工程师的水准。还没进前20,估计企业微信里吐槽又多了:“我们这不是销量下跌,是在做车坛禅修。”豪车不是你想象的豪,奔驰GLC、奔驰E级和奥迪Q5L,全都摆出一副“我本豪门,怎奈销量刺骨”的姿势。
新能源呢?你问的是榜单前50名里的那4颗小星星吗?铂智3X进了前30,勉强算是“标杆”,但这个标杆就是那种你仰望了半天发现是晾衣杆的级别,市场表现没让合资厂“失望”,只能说不至于“绝望”。宝来以1345辆的周销量被拍下30名门外,卡罗拉、奥迪A3、丰田bZ3在千辆以上,听起来像是“出国留学低保”,体面是体面,回头还得自己搬行李。
榜单前50,新能源只有4款上榜,燃油车还能撑场面,但转型压力比秃头中年人的脱发速度还要快。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些还念念不忘“燃油信仰”的老工程师,或者得夜里偷偷玩电动车,怕老板发现了一个“背叛者”。
其实,合资车的难,不光体现在销量数字上,更是在那种“明明都在努力,结果还是掉队”的气氛里。你以为提到合资车型就有“高端、品质保证、售后可靠”的加持,但现实是,国产品牌一脚油门就把这些标签甩得找不到北。比亚迪下场以后,连从前“老钱味儿”的帕萨特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该出去做直播带货。
以前买车时的那句“要合资,起码心安”,现在被一句“国产车又降价了”打得自尊心碎一地。国产新能源一边降价一边出新款,合资品牌只敢学学“保守”,没想到一保守就变成了守旧,最后守的是销量榜剩下的那些寒酸数字。
厂商们以前总爱说:“合资品牌代表世界先进技术。”现在呢?你问销售员,他会用一副“你还相信吗”的表情瞟你一眼,然后迅速切回“我们给您优惠,有大礼包哦”的循环老梗。你要是还坚持要合资车,他会像卖药似的给你解释“我们安全”,但自己心里都默念着吟诗:“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销量照沟渠。”
再说新能源这块,合资厂商顶着转型压力,市场份额却像天气预报里的冷锋一样,怎么也追不上“本地暖湿气流”。前50名只有4款新能源,剩下都是燃油车的老朋友。你说新能源是未来吗?当然是,问题是“未来”这两个字,听起来比“你爸喝完酒哭着讲创业史”还虚。
你要问:合资车厂接下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可以试试转行做自媒体,一边直播卖车一边读王五四的段子,要不也别再和国产拼速度,学学国产品牌的“野性”——都去工厂门口蹦极吧。
不是我黑合资车厂,是合资车厂自己都在拿销售榜单自黑。你说榜单出来以后,日系和德系那点优越感还剩多少?跟我看月薪表时的自尊心一样,“几乎没有”。
有人还在信“德系品质、日系省油”,有人开始信“国产更划算、更懂我”。骂合资的人又多起来,“国产都这么强了你还买合资干嘛?”其实吧,消费这事儿,归根结底“千金难买我乐意”。你非要给人讲道理,不如发个弹幕:让子弹飞会儿,看看明年谁还在榜单上笑。
销量榜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合资品牌的无奈,也照出大众车主的嘴硬。榜单上每个升降名次,都是一场无声的“宫斗”。轩逸排第一,大众丢冠,某些销售员要么去健身房蹂躏哑铃,要么撸起袖子和部门经理聊聊“企业愿景”。凯美瑞落第、卡罗拉掉队,也没见当事人喊冤。现实这么尴尬,大家都在下水道口唱着“我们不难,我们只是在等奇迹”。
说到底,汽车这行别太较真。今天你是销量冠军,明天就可能被新能源品牌揍得满地找牙。合资车太难了,不是难在发动机排量够不够大,而是难在老板敢不敢开除自己。
最后,给合资厂的同仁留句冷幽默:别太难过,榜单只是让你在朋友圈有话可发,没准还有人点赞你“坚强的微笑”。至于销量,不妨和工资条一起收藏,反正都是用来自嘲的。
下一周榜单出来以后,说不定最大赢家是隔壁麦当劳员工的自行车。毕竟辉煌和惨淡,都得有人买单。你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合资车太难了,难得像想靠段子获得流量的我——努力了,也没啥用。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